第十七章 合成抗菌药-2010.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七章 合成抗菌药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Agents
学习提要
掌握磺胺类抗菌药的发展历程、结构特征、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及代表药物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
熟悉代谢拮抗的概念及其在磺胺类抗菌药的应用
掌握喹诺酮抗菌药的发展历程、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及代表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熟悉抗结核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
熟悉抗真菌药物的结构分类,作用机制
掌握抗真菌唑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及代表药物酮康唑和氟康唑结构
磺胺类药物
磺胺嘧啶
Sulfadiazine (SD)
4-氨基-N-2-嘧啶基-苯磺酰胺
磺胺嘧啶
1932年,发现百浪多息可以使鼠兔免受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
1933年发表了用百浪多息治疗链球菌引起败血症的第一案例
百浪多息成为链球菌感染的处方药
1939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Gerhard Domagk
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
Bell-Roblin:分子大小、电荷分布极为相似
磺胺嘧啶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的利用
磺胺嘧啶
二氢喋啶焦磷酸酯
谷氨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酰胺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辅酶F
前体
一碳转移酶
蛋白质
+
+
提供一碳单位
嘌呤嘧啶
PABA
磺胺嘧啶
抗代谢物的设计: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磺胺嘧啶
磺胺嘧啶钠盐水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析出磺胺嘧啶沉淀
稀盐酸、强碱中溶解
磺胺嘧啶理化性质
磺胺嘧啶理化性质
磺胺嘧啶盐
磺胺甲噁唑
sulfamethoxazole
4-氨基-N-(5-甲基-3-异噁唑基)苯磺酰胺
1962年问世
长效磺胺药
多与抗菌增效剂合用——复方新诺明
合成通法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与杂环缩合
构效关系
分类
抗菌增效剂
代表药物
甲氧苄啶
Trimethoprim (TMP)
5-[(3,4,5-三甲氧基苯基)-甲基]-2,4-嘧啶二胺
作用机制
二氢喋啶焦磷酸酯
谷氨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酰胺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辅酶F
前体
一碳转移酶
蛋白质
+
+
提供一碳单位
嘌呤嘧啶
PABA
合成路线
代谢:口服后几乎可完全迅速吸收,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
应用:与磺胺药合用,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脑膜炎、败血症
同类药物:
复方新诺明
总结
简介
1962年-1978年
合成十多万个喹诺酮类化合物
十多种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其中一些的抗菌作用完全可与优良的半合成头孢菌素媲美。
喹诺酮类抗菌药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环丙沙星
哌嗪基
氟原子
二氢吡啶酮
药效基本结构
发现与发展
环丙沙星
溶于醋酸,药用盐酸盐
环丙沙星
靶点:DNA回旋酶 拓扑异构酶IV
以氢键结合,使活性丧失,细菌DNA超螺旋合成受阻
两性化合物
环丙沙星
脂肪烃——乙基、乙烯基、氟乙基;
脂环烃——环丙基;
芳基——苯基、2,4-二氟苯基
空间位阻
靶点结合部位抗菌活性必需
氨基
电性效应和立体效应
F Cl CN = NH2 = H
五/六元杂环取代
哌嗪取代基
F,OCH3,Cl,NO2,NH2
光毒性
R1
R5
R7
R8
X
格兰阴性菌
大体积基团
NH2
Cl、F、OCH3
C
格兰阳性菌
CH3
N
CCl,F,OCH3
厌氧菌
COCH3, N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总结
结核病
结核杆菌:有特殊细胞壁的耐酸杆菌,对醇、酸、碱和某些消毒剂高度稳定。
结核病:痨病/“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
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进步,结核已基本控制。
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
临床表现: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抗结核药物
tuberculostatics
分类
异烟肼
isoniazid
4-吡啶甲酰肼
雷米封(rimifon)
异烟肼
合成
异烟肼
浅表真菌感染
皮肤、黏膜、皮下组织
居住环境较差
气候潮湿
生活质量低下
卫生条件不好
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
黏膜深部、内脏、泌尿系统、脑、骨骼
抗生素
免疫抑制剂
白血病、艾滋病
抗真菌药物
Antifungal drugs
分类
化学结构
1、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2、唑类抗真菌药物
3、烯丙基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