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5.1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1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教材分析
5.1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本节课内容涉及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合成方法,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教材通过实例介绍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在于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掌握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规律。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高分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2.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原理。
3.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会从分子层面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过程。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正处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一定的理解。在知识层面,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但对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性及其合成方法的理解较为薄弱。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素质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意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化学理论存在畏难情绪。行为习惯上,学生上课参与度较高,但有时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
本章节的学习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深入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这对于他们后续学习有机化学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最后,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讨论等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合成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过程,加深对反应机理的理解。
3.组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4.利用多媒体展示高分子化合物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高分子化合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塑料、橡胶、纤维等材料吗?它们是如何制成的?”
展示一些关于高分子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手机、汽车、衣物等,让学生初步感受高分子化合物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高分子化合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如单体、链节、聚合度等。
详细介绍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如链状、支链状、交联结构等。
3.高分子化合物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如石油化工、生物医学、环保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高分子化合物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讨论其未来发展趋势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高分子化合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高分子化合物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