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考古学.DOC

发布:2018-04-23约2.21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一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版) 一级学科:?考古学???(代码:?0601?) 本专业具有 硕士 学位授予权和? 博士? 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 1.硕士生 培养从事考古学或文博研究的专业人才。通过深入学习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参加田野考古实习,较系统地掌握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对出土资料进行室内整理的技能,初步具备独立从事考古学研究的能力,在某一学术领域取得初步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2.博士生 培养从事考古学或文博研究的高端专业人才。通过深入学习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国际考古学界的发展趋势,初步具备指挥一项田野考古发掘及出土资料整理和发掘报告编写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开展考古学的专题或综合研究,在某一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取得较为显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二、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1 ?考古学 研究考古学的基本内涵、理论、方法,掌握以考古发掘和调查为核心的田野工作技能,对出土文物有学术上的认知。用考古学的方法对社会、历史、经济等相关学术问题和出土文物进行研究。 2 ?博物馆学 ? 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组织方式、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规律。 三、学习年限 1.硕士生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学业。 2.博士生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各类博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硕士生(最低学分:35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必修课 政治、外语 9学分 方法课1门(文/理) 学位基础课 一级学科平台课程 (含1门方法课) 9学分 学位专业课 学科方向课程 9-12学分 专业选修课 (含专业方向方法课、专题课) 0-3学分 必修环节 实践(实证、实验)活动 2学分 中期考核 2学分 参加学术活动 1学分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X学分/不计学分 注1: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 注2:经历史学院保送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本校本科生可在修读本科应修读课程的同时,提前学习硕士生阶段课程。在其进入我院研究生学习阶段后,相应学分予以认定,学分可同于硕士生课程学分。 注3:硕士研究生如有专业方面的需求,也可修读部分本科生课程,学分按学校规定予以计算。 2.博士生(最低学分:20学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必修课 政治、外语 6学分 方法课(文/理) 2学分 学位课 学位基础课 3学分 专业和学科前沿研讨课 3学分 理论方法课 3学分 必修环节 科研活动 2学分 国际化经历 0-2学分 中期考核 2学分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X学分/不计学分 3. 本科直博生、硕博连读博士生(最低学分:45学分) 本直博生和硕博连读博士生应修读全部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课程(可免修博士阶段外语课和政治课),并完成硕士综合考试和全部博士必修环节。 4. 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5. 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博士生不低于20学分。 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学业基础和学业规划指导研究生修读课程。对于非本校生源和跨学科生源研究生应要求相应的补修和先修课程。 五、培养方式与培养环节 1. 硕士生实践(实证、实验)活动要求 历史学院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参加本专业组织的专业考察或田野发掘活动一次,以活动结束后提交的工作报告作为给予学分的依据。 2. 培养单位自行规定的培养环节 历史学院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学术活动,主要是参与“学术前沿讲座”工作,听讲座至少8次。完成任务者可获1学分。 3. 硕士生中期考核要求 中期考核由学业综合考试、开题报告考查等环节构成。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选拔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和开题报告通过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4. 博士生科研活动 博士研究生参加科研活动主要是协助导师搜集、整理研究资料或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协助导师组织学术活动等,完成者可获2学分。具体标准由导师在入学初在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导师根据博士生科研任务完成情况给定成绩和学分。 5. 博士生国际化经历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短期出国及赴海外短期访学一次,或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次,回校后应提交总结报告,依据总结报告和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学分。 6. 博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