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docx
PAGE
1-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培养规格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等核心知识,具备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并在语言教学、翻译、编辑、出版、外交等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2)为实现培养目标,本方案设定了一系列具体指标。例如,学生需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并具备一定的二外能力,如法语、德语或日语等。在学术研究方面,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或参与一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此外,学生还需通过教学实践,掌握英语教学法,具备独立授课的能力。
(3)案例分析显示,自实施本培养方案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70%以上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及政府部门等单位工作。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本培养方案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英语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1)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术训练,涵盖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四大板块。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英语写作与演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专业基础课程如高级英语、英语文学史、英语语言学等,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设置,如英美文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育研究等,旨在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选修课程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关课程,以拓宽知识面。
(2)教学安排上,本专业采用学分制,研究生需修满36学分方可毕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占30学分,选修课占6学分。必修课包括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核心课程,旨在确保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选修课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如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法、比较文学等,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实践、实习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专业实行导师制,每位研究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学术研究、论文撰写等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学生提供学术前沿信息和交流平台。通过这些教学安排,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三、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1)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设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包括语言实验室、翻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近年来,学校共组织了50余次实践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达到800余人次。在这些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就国际热点问题进行辩论,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
(2)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项目来实现。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近年来,共有300余名研究生参与了6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科研训练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研方法,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例如,在“基于大数据的英语教学研究”项目中,学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英语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措施。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开展创新项目。据统计,近三年来,共有50余项创新创业项目获得资助,其中20余项项目成功落地。
(3)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和就业的机会。例如,与某知名跨国公司合作,每年有30余名研究生在该公司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公司项目的翻译、项目管理等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邀请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据统计,近年来,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及政府部门等单位就业,取得了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