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单晶片抛光片表面质量测试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碳化硅单晶抛光片表面质量测试方法
目的
本测试方法通过在一定的光照下,观察碳化硅单晶抛光片的表面,以表征碳化硅单晶抛光片表面质量。
2 方法原理
碳化硅抛光片表面质量缺陷,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可产生光的漫反射,且能目测观察,可采用5~10倍放大镜目测观测碳化硅单晶抛光片表面缺陷。
3 测试设备
3.1 高强度汇聚光源,如钨丝灯。光源条件参照标准 GB/T 6624。
3.2 大面积漫射光源,如可调节光强度的荧光灯或乳白灯。
3.3 净化台:净化级别优于4级。
3.4 真空吸笔:不可引入任何缺陷。
3.5 放大镜,放大倍数5~10。
3.6 钢板尺,最小刻度不大于1mm。
4 试样制备
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应具有平整、光洁的表面。
5 测试程序
5.1 在4级净化台内,用真空吸笔吸住被测抛光片的背面,使高强度汇聚光束斑直射在被测抛光表面,光源、抛光晶片与测试人员如图108-1所示。晃动抛光片,改变入射光角度,目视观察碳化硅单晶抛光片表面有无沾污、雾、划痕、颗粒等缺陷,或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图108-1 观察位置示意图
5.2 将光源换成大面积散射光源,目测检验抛光片表面有无刀痕、蚀坑、凹坑、小丘、桔皮、波纹、裂纹、崩边等缺陷。
5.3 分别记录观察碳化硅单晶抛光片表面沾污、雾、划痕、颗粒、刀痕、蚀坑、凹坑、小丘、桔皮、波纹、裂纹、崩边的数量并用钢板尺测量划痕、刀痕的总长度等。
6 测试结果计算
6.1 记录计算观察到的颗粒数(个)。
6.2 记录划痕、刀痕根数(个)及累计长度(mm)(精确到1mm)。
6.3 计算和记录所观察到边缘破裂、波纹、凹坑、小丘、浅坑数。
6.4 记录桔皮的面积占抛光片总面积的百分数(精确到10%)。
7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a) 报告日期;
b) 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签字;
c) 样品规格型号、样品名称;
d) 碳化硅单晶抛光片表面质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