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 1.内环境组成、功能与理化性质 (1)内环境的组成与功能: (2)内环境成分分析: ①内环境成分: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如血浆蛋白、O2、CO2、葡萄糖、氨基酸、递质、激素等。 ②非内环境成分: a.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b.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呼吸道、消化道中的物质。 ③内环境可能进行的生理反应,如抗原与抗体结合,缓冲物质对酸、碱性物质的缓冲等。 (3)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①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 ②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有利于pH的相对稳定。 组织水肿的原因 (1)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 流外,少部分还通过淋巴管形成淋巴再流入血浆。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水肿。如患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等。 (2)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 白的含量减少,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结果增加了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如过敏反应时,细胞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引起过敏性水肿。 (4)营养不良引起。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 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来源及功能总结 项目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项目 来源 功能 效应B(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①上述细胞均可参与特异性免疫,但吞噬细胞也参与非特 异性免疫。 ②上述细胞除浆细胞以外均有识别作用,而吞噬细胞的识 别作用无特异性。 ③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高度敏感,并参与二 次免疫反应。其反应更快、更强,从而能更快地消灭抗 原,这也是成年人比婴幼儿少患传染病的原因。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细 胞 免 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裂解靶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种类的识别技巧 (1)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 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 (2)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 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3)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 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②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 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 明考向 在高考中,内环境及其稳态占有重要地位,其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做考题 [例1] (20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调节,意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液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较少;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答案] D 悟技巧 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以下几点: (1)内环境成分间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