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必修一历史人民版专题一复习.ppt

发布:2016-09-17约8.13千字共9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维训练: 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 A.继承了秦国王位 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C.灭六国统一天下 D.修建万里长城 2.西汉形成“中朝”和“外朝”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B.增加国家机构的数量 C.减少皇帝外出的劳累 D.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3.西汉时期形成的“中朝” A.与外朝同属一个机构 B.与皇帝容易产生矛盾 C.掌握司法与行政大权 D.行使国家的决策职能 答案:1、C;2、A;3、D; 4.汉武帝对相权成功削弱的表现不包括 A.频繁任免丞相 B.起用布衣为相 C.组成“中朝”决策机构 D. 取消了三公九卿制 5.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4、D;5、C 6.北宋初年,为制约宰相 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B.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C.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 D.任用出身低微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7.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 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 8.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6、B 7、D 8、A 9、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 A.郡、县二级制 B.道、州、县三级制 C.路、州、县三级制 D.路、府、州、县四级制 10、元代单列的两个地方行政区是 ①中书省直辖地 ②岭北行省 ③宣政院辖地 ④河南江北行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元朝宣政院的所辖地不包括 A.澎湖和琉球??? B.四川???C.西藏  D.青海 9、B;10、B;11、A 秦王在统一六国之后,如何在军事、政治、思想上巩固统一? 2、开拓疆土 1)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2)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 3)西南夷并入版图。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从此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进行有效的政治管理。 及至秦王,续六世(孝公及以后五世秦王)之余烈,振长策(马鞭)而御(驾驶)宇内,吞二周(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而亡诸侯,履至尊(登上至高位置)而制(统治)六合(天下)。 ——贾谊《过秦论》 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秦灭六国时军队的强大阵容 秦始皇陵 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秦王嬴政)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 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 以称成功,传后世。” “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权的至高无上;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三公 皇帝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九卿 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秦王和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3、假如你们是他们中的其中一员,你们如何说服秦王同意你们的主张? 1、王绾主张实行? 分封制 2、李斯主张实行? 郡县制 秦王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三、海内为郡县——中央集权制度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太尉 皇帝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郡尉 监御史 县丞 县令(长) 县尉 有秩 三老 啬夫 游徼 亭长 里正 中央 郡 县 乡 亭 里 三公九卿制 郡 县 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1、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秦“八斤”铜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