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第四章03 产品成本核算的其他方法——作业成本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成本动因产品 备料 加工 组装 检验 材料成本(元) 机器小时(小时) 产品数量(件) 抽样件数(件) L产品 55000 2800 700 33 M产品 65000 3200 900 36 N产品 36200 1810 446 30 合计 156200 7810 2046 99 成本动因率 0.05元/元 8元/小时 10元/件 50/件 又已知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及各种产品的作业成本动因量如表4-26 表4-26 各项的作业成本动因及各种产品的成本动因率 62480÷7810 7810÷ 15620 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 * 间接成本(元)产品 备料 加工 组装 检验 合计 7810 62480 20460 4950 95700 L产品 2750 22400 7000 1650 33800 M产品 3250 25600 9000 1800 39650 N产品 1810 14480 4460 1500 22250 由表4-26的成本动因率及各产品的成本动因数量最后计算出各产品应承担的间接成本,见表4-27。 表4-27 各产品间接成本分担 55000×0.05 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 本次课总结 * 思考题 1.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产生于什么背景? 2. 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3. 作业成本法具有什么特征? 4. 什么是作业?作业有几种类型? 5. 什么是成本动因?具有哪些特征 6. 简述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 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 作业 P151第5题 * * 《成本管理会计》(第三版) * 第四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其他方法 第一节:成本核算的分类法 第二节:成本核算的变动成本法 第三节:成本核算的定额法 第四节:作业成本法 * 第四章---3作业成本法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定额法的应用 (2)了解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3)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特征 (4)掌握作业成本法相关要素 (5)了作业成本法计算步骤 二、重点及难点 重点: (1)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特征 (2)作业成本法相关要素 难点: 作业成本法计算步骤 三、课时安排 2学时 * 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 0、作业成本法的定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也称ABC法,是一种以作业为间接成本的分配中介、以成本动因为间接成本分配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一种通过对作业活动的追踪发现成本产生的作业动因,对成本的发生追根溯源和动态反映的成本计量系统。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1.社会需求的变化 2.高新技术革命的出现 (二)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 1.适时生产系统(Just in time ,JIT)企业供、产、销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实现“零存货”(zero inventory) *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全面质量管理是这样一种观念,它要求消除不能增加产品价值的一切浪费、缺陷和作业。“零缺陷”(zero defect) 3.经营环境与方式变化对产品成本及其计量的影响 传统成本计算系统的局限性,其具体表现为: 第一,用产品成本中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分配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 第二,无法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如质量检验、试验和机器调整准备费用等。 第三,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 另外,新产品的开发和定价对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要求更高,因此采用新思路和方法更客观、更合理、更有依据地分配间接成本、确定产品成本信息就成为管理会计的迫切任务了。 * 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 二、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与特征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是成本动因理论:强调按照作业 资源 成本对象原理对作业的消耗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找到最合适的成本动因,并尽可能直接分配,也就是符合“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作业成本法是建立在“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基本假设之下。根据这样的假设,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可以概括为: 1.依据不同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Cost Pool); 2.分别以各种产品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 3.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 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 * 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 (二)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征 1.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间接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 2.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求本溯源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 3.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紧密结合的方法 三、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1.作业成本计算可为适时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