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小马虎” 第二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不做“小马虎”第二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改正“小马虎”的现象,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认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本中的案例,让学生体会细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待学习的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细致入微的思维方式,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认识到“小马虎”的危害,明确细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②通过具体案例,指导学生掌握检查作业、整理笔记等细致学习的方法。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自觉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找出“小马虎”的具体表现。
②培养学生在面对错误时,能够耐心改正、勇于面对的积极心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马虎”的概念和影响。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如何克服“小马虎”的经验和策略。
3.案例分析法:选取课本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图片、视频,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教学软件应用:借助教育软件进行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实物操作:使用实物或教具,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细心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站在教室前面,微笑着向学生们问好:“同学们,你们今天准备好了吗?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话题——‘不做小马虎’。你们在平时学习或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粗心大意而犯错误的情况呢?”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师总结:“没错,粗心大意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克服‘小马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2.认识“小马虎”
教师展示一系列由于粗心而造成的错误案例,如数学题计算错误、英语单词拼写错误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错误都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学生们回答:“因为粗心。”
教师接着问:“那你们觉得粗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
学生们开始列举:“不仔细看题目、计算时马虎、写字时笔误、阅读时跳过重要信息……”
教师总结:“是的,粗心的表现有很多,它们都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克服‘小马虎’呢?”
3.学习克服“小马虎”的方法
教师引入新课内容:“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克服‘小马虎’的方法。”
教师讲授以下方法:
①提高注意力:在学习时,保持专注,避免分心。
②仔细检查:完成作业后,认真检查,确保没有错误。
③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细心程度。
④培养良好习惯:从生活中小事做起,养成细心、认真、负责的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些方法可行吗?你们平时在学习中是如何克服‘小马虎’的?”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
4.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践活动:
①作业检查:学生互相检查作业,找出错误,并讨论如何改正。
②练习题挑战: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检查错误率。
③故事续写:学生以“小马虎”为主题,续写故事,体现克服“小马虎”的过程。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效果。
5.总结与反思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们踊跃发言:“我学会了如何检查作业,提高了自己的细心程度。”“我发现,只有用心去做事,才能避免犯错误。”
教师总结:“很好,同学们都做得非常棒!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认识到了‘小马虎’的危害,并学习了一些克服‘小马虎’的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做一个细心、认真的人。”
6.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以下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②每天晚上检查自己的作业,确保没有错误。
③与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共同探讨如何克服“小马虎”。
教师强调:“希望同学们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不‘小马虎’的人。”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小马虎”的概念及其在学习中的负面影响。他们掌握了克服“小马虎”的基本方法,包括提高注意力、仔细检查、反复练习和培养良好习惯等。
2.技能提升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例如,在作业检查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发现并纠正同伴的错误,这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细心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