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发布:2017-04-24约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更多资料下载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 微信:gzxxzlk 更多资料下载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 微信:gzxxzlk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2)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NA):约为6.02×1023 mol-1。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EQ \f(N,NA) 。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mol-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EQ \f(m,M) 。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为L?mol-1。 (2)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1。 (3)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和气体摩尔体积(Vm)之间的关系:n =  EQ \f(V,Vm) 。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之间的关系:n = c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学习笔记学习笔记3.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本身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本身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五、原子结构 1.对一个原子来说: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一般用符号A ZX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4.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六、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律是由门捷列夫发现的。 3.原子、离子等粒子的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等,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5.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6.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 7.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8.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七、化学键 1.定义: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3.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4.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E1) 旧化学键断裂(释放能量E2) 5.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 6.反应物 生成物 E1E2 反应吸收能量;E1E2 反应释放能量。 7.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 吸热反应有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 八、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v =  EQ \f(Δc,Δt) 。 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物质本身的性质。 3.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