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及演替预习案(无答案)(必修3).doc

发布:2023-05-18约2.2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 一.考纲解读 1.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 2.了解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过程 3.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4.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二.本课题相关知识点 1.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2.丰富度 3.优势种群 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6.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 7.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8.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三.学生自学部分 1.群落: 丰富度:优势种: 丰富度: 优势种: (1)物种组成 ① ① ② ③ ④ (2)种间关系 (3)群落的空间结构 3.群落的演替 (1)概念: (2)类型 概念: 概念: 过程: ①初生演替 概念: 概念: 过程: ②次生演替 (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 。 四.自主检测 1.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甲 乙 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2.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3.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许多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五.课堂预习落实部分 1.种间关系的比较 种间关系 数量曲线图 能量关系图 举例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2.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实例 3.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取样方法: ;统计方法: 。 (2)实验步骤: 六.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λ参数,可实现人口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B.群落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C.捕食者的存在可定向改变被捕食者的某些基因频率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采用样方法,不用标志重捕法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 C.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 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形成森林 3.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群落 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甲 92 4 0 0 1 1 1 1 乙 0 25 20 20 20 5 0 0 丙 0 65 20 10 3 2 0 0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4.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