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政治 5.1 意识的本质说课稿1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新教材高中政治5.1意识的本质说课稿1新人教版必修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意识的本质,通过分析意识的起源、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意识的作用和地位,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通过探讨意识的本质,学生能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培养运用哲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对社会现象的理性认知和批判性思维,为未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意识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关系。
难点: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以及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解决办法:
1.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3.结合历史和社会发展,讲解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增强学生的理解。
4.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对意识本质的全面认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4》。
2.辅助材料:准备与意识本质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反映意识与物质关系的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黑板,用于展示关键概念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意识现象,如梦境、艺术创作等,引导学生思考意识的本质。
-提问: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它与物质世界有什么关系?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引入做好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意识的起源:介绍意识的起源,从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出发,讲解意识是如何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再到人类意识的演变过程。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讲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形式包括感觉、知觉、思维等。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阐述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强调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代表发言: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意识的本质、内容、形式、与物质的关系以及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回顾课堂讨论和练习,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深入理解意识的本质。
2.结合实际生活,思考意识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意识本质的短文。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意识的本质、内容、形式以及与物质的关系,掌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核心概念。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对意识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思维能力:学生在本节课中,通过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活动,培养了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形成合理的结论。
3.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意识这一抽象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哲学知识的动力。
4.价值观形成:学生在学习意识本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他们认识到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明白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为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5.社会责任感:学生在了解意识本质的基础上,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关注社会现象,用哲学思维去分析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交流与合作能力:本节课的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培养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倾听、表达和沟通,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
7.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本节课中,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和实践,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