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政治 7.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1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新教材高中政治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1新人教版必修4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为主题,以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课程为基础,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联系的观点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解联系的观点在政治现象分析中的重要性;提升法治意识,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法律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增强公共参与能力,通过联系的观点探讨社会问题,形成对社会现象的全面认识;提高科学精神,通过实证分析和逻辑推理,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联系的观点在分析社会现象中的运用,包括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
②掌握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具体案例,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③学会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形成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全面认识。
2.教学难点,
①将抽象的政治理论概念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联系的观点;
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③引导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将政治理论与历史、地理、经济等知识相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特别是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展示联系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教学内容和讨论过程。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组社会现象的图片,如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联系。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已知的联系的观点,如因果关系、相互作用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联系的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如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联系,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或预测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强调联系的观点在分析问题中的重要性。
-回顾课堂上的主要案例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分析过程。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联系的观点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明确作业要求和截止日期,鼓励学生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拓展学习。
**1.导入(约5分钟)**
-展示图片:选择一组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图片,如城市扩张、森林砍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
-提问: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已知的联系的观点,如因果关系、相互作用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通过PPT或黑板,详细讲解联系的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
-举例说明:分析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减税政策如何刺激企业投资,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联系,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如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或预测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强调联系的观点在分析问题中的重要性。
-回顾:简要回顾课堂上的主要案例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分析过程。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联系的观点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明确作业要求和截止日期,鼓励学生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拓展学习。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提升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联系的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将联系的观点应用于分析实际社会现象,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变革等。
2.分析问题能力增强
-学生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