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单元教学设计.pdf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13.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与要求:
3.1力是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②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课标解读③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
大致速度。
④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
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13.3JL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④利用常用工具,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⑤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善
并展示。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与力的
关系,提高对各种技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本单元共8课,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
要的研究对象,以“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力”为主要线索,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一些活动。
教材分析
如小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小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运动的物
体所具有的能量可其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关系等。本单元还设计了如测量力的大小、制
作小车等一些相关的活动。
1.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真实情境中的工程问题。
2.让学生从相互作用的效果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
教学策略3.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或发生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4.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拉力、推力、弹力、反冲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不同
效果。
1.观察
主要学习活动2.实验探究
3.制作
第1课时让小车运动起来
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
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有一定的了解。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认识过“力”,初步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但是他们对运动
学情分析
与力的关系是不太清楚的。因此,可以以此为契机,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
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作为单元教学的起点。
科学观念
*知道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认识力的基本作用,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科学维
*体会到生活中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动力类型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
*用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的方法,初步感知力与运动的关系。
核心素养
探究实践
目标
*调查了解不同类型的车的动力系统。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记录它的运动过程,并猜测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学会设计实验,并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猜测。
态度责任
*在实验探究中,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兴趣。
*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的重要性。
重点安装用亘力拉动的小车,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难点通过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快慢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不同动力类型车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车、细绳、垫圈、挂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