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出入口疏散口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3、1工程地质23、2水文地质3四、总体施工安排34.1施工方案34.2施工场地布置34.3施工进度计划34.4劳动力计划34.5机械设备配置计划3五、围护桩施工方案55.1 总体施工流程55.2钻孔灌注桩施工5六、施工测量与监测156.1 施工测量技术要求156.2 桩位放样156.3 高程控制测量156.4监测准备15七、安全技术措施167.1钻孔桩施工安全措施167.2钢筋笼加工安全措施167.3混凝土灌注安全措施16八、质量保证措施17九、文明施工、环保、职业健康措施189.1文明施工措施189.2环境保护措施189.3职业健康措施19大红门车站3号出入口1号疏散口围护结构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北京地铁十号线二期05合同段土建施工合同;2)北京地铁十号线二期工程大红门车站附属结构施工图(3号出入口,1、2号风道)结构施工设计图纸;3)现场调查所获得的资料;4)国家相关行业现行的技术规范、验收标准;5)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下发的地质详勘。二、工程概况大红门车站位于永南路与临泓路交叉字路口西侧,呈东西向布置。车站主体设计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左线设计起点里程K33+303.416,终点里程K33+568.416,全长265米。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共设三个出入口,两个风道,两个消防疏散通道。车站3号出入口1号疏散口均采用明挖法施工,钻孔灌注桩+钢支撑、钢围檩支护体系,钻孔灌注桩桩径600mm,间距1200mm,3号出入口95根围护桩、1号消防疏散通道56根,共151根围护桩。详见“北京地铁十号线二期05标段大红门车站3号出入口1号疏散口基坑平面图”。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3、1工程地质该段地貌同车站主体基坑地质相同,部分为古漯水河故道,施工范围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厚度不均的人工堆积房渣土、素填土为主,人工堆积层以下为厚度较厚的新近沉积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卵砾石层,再以下是第四纪沉积的粘性土、粉土、砂卵石互层,并以砂土、卵石土为主。人工堆积填土层普遍分布,主要为杂填土①层和素填土①1层,局部夹卵石素填土①2层,填土厚度一般为0.9~5.3m,为松散土层,力学性质差异较大,稳定性较差。新近沉积土层普遍分布,包括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层,粉细砂②1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2层,卵石、圆砾③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③1层及细中砂③2层,层底标高为23.70~35.28m。第四纪晚更新世重基层普遍分布,主要为卵石④层、卵石⑤层、卵石⑥层,局部夹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④1层,细中砂④2层,粉质粘土、粉质土⑤1层,细中砂⑤2,粉质粘土、粉质粘土⑥1层。3号出入口1号疏散口底板一般位于卵石、圆砾③层。详见“大红门车站3号出入口1号疏散口基坑地质纵剖面图 ”3、2水文地质根据车站施工情况,车站3号出入口、1号疏散口结构范围内存在一层层间滞水,主要分布在第③层卵石、圆砾中,该层水位埋深约11.7—13m,水位标高24.38—25.76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以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径流和“天窗”渗漏补给方式为主,以侧向径流和向下越流方式排泄;四、总体施工安排4.1施工方案根据桩身穿过地层和地下水情况,经技术、经济、环境保护和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情况等综合比较,选择旋挖钻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1台旋挖钻机,间隔跳1根桩作法施工围护桩;4.2施工场地布置现场泥浆池设置3号出入口附近。钢筋笼在主体场地内加工。4.3施工进度计划车站3号出入口及1号疏散口。计划从2011年4月23日开始施工,3号出入口及1号疏散口共151根围护桩,平均每天施工10根计算,计划16天完成施工,即2011年5月9日完成。4.4劳动力计划工序\工种钢筋工混凝土工电焊工电工起重工普工合计钻孔桩施工2010102210544.5机械设备配置计划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见下表:机械名称规格型号额定功率(kw)或容量(m3)吨位厂牌及出厂时间数量(台)旋挖钻机ED5500106kw日本1泥浆搅拌机MVT-4000.4m3/盘1泥浆泵ZL/ZPWL90m3/h博山1吊车QY2525t泸州,991装载机ZL40B2.0m3柳工,001自卸汽车FV313JDL2615t,208kw斯太尔5柴油发电机CAIF-300400KW北京1钢筋切断机GQ403kw天津2钢筋弯曲机GW403kw天津2卷扬机GM-33吨天津2交流电焊机BX1-500A24kw上海通用5五、围护桩施工方案5.1 总体施工流程总体施工流程见下图5.2钻孔灌注桩施工1、施工顺序为防止钻孔桩施工时由于相邻两桩施工距离太近或间隔时间太短,造成塌孔,采取跳孔施作,钻孔桩施工时按间隔一孔施作,相邻桩达到70%强度后方可成孔施工。(如下图)2、旋挖钻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