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控制规范 标准文本.docx
1
T/CCOAXXX—XXXX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控制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原料、厂房和车间、设备、卫生管理、包装和加工、贮存和运输等过程中控制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文件适用于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
GB5009.2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B895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规范
GB96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196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料
GB31604.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
3术语和定义
GB27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原料
4.1采收后的油料不应与地面直接接触,并剔除油料中杂质,将符合GB19641要求的原料入库。
4.2对所收取的油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含量进行检测,宜收取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较低的原料,并获得原料的产地来源等信息,建立追溯体系。
4.3应将油料储存在较低的温度和干燥的环境下。必要时配备冷藏等设施,并对温度等进行控制和记录。
4.4避免油料与塑料袋、编织袋等软包装材料长时间接触,应使用液压翻板进行卸投料,特殊情况需要割包卸投料时,应防止包装材料碎块、编织丝及碎屑混入油料。
5辅料
5.1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加工助剂(包括但不限于活性炭、白土、抽提溶剂)、营养强化剂等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存在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的辅料要加强验收控制。
5.2水代法等工艺中使用的生产用水,应定期监控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
6厂房和车间
6.1按GB14881中第4章的相关规定。
6.2用于堆放和晾晒油料的地面不应对油料造成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
6.3加工车间减少非必要塑料制品的使用,及时清除使用后的塑料制品,防止交叉污染。
6.4生产车间使用的酒精、消毒剂等,以及盛装用的塑料桶、塑料瓶应定期监控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
7设备
2
T/CCOAXXX—XXXX
7.1按GB14881中第5章的相关规定。
7.2与原料、半成品、成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工具和容器(包括但不限于输送机传送带、导油塑料管、塑料液位计、垫片、橡胶垫圈、储油罐、塑料桶、塑料漏斗、塑料铲、滤袋等),应定期监控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其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和迁移量应符合相关的产品标准规定。
8包装材料
8.1按GB14881中第7章的相关规定。
8.2油脂包装材料包括瓶身、瓶盖、密封垫均应符合GB9685的规定,应采用PET、PE等材质。与食用植物油直接接触的包装容器及相关包装材料应避免使用含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包装材料,降低因包装材料迁移而导致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超标风险。
9检验
9.1按GB14881中第9章的相关规定。
9.2毛油、过程油、成品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按GB5009.271法测定。
9.3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按GB31604.30测定。
9.4油料、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生产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可参照GB5009.271、GB31604.30规定方法测定。必要时,企业可自行制定检验方法或使用快速检测方法,并定期进行验证。
9.5应制定合理的检验计划,包括批次界定、采样原则、检测方法和检验判定规则等。必要时,可参照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GB9685制定原料、毛油、过程油、食品接触材料等限量标准,定期对其进行抽样检验。
9.6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检测样品尽可能覆盖原料入库、投料、焙炒、压榨/浸出制油、脱胶环节、碱炼(脱酸)环节、脱色环节、脱臭环节、脱除环节、精炼后的处理、包装等工艺环节中可能引入塑化剂污染的环节。
10制度和记录
10.1按GB14881中第14章的相关规定。
10.2应对原料、食品接触材料、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生产用水等可能产生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的环节做好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