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以人为本__强化管理__坚定信心__再创佳绩.doc

发布:2017-03-13约8.16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练内功 提质增效 迎挑战 再创佳绩 二〇一一年度总结表彰暨二〇一二年度生产动员大会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公司大力实施低品战略、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的一年。在轧一集团的正确领导下,我公司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集团首届十次职代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共生共赢”的文化理念,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全员应对市场,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回顾2011年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两台高炉计划外大修的情况下,产量创出新水平。 全年完成生铁189.8万吨,超同期3000余吨;钢坯194.2万吨,同比增长7.7%,材190.8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钢、材均完成了职代会下达的任务目标,且双双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生产组织上,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生产管控,优化生产组织,严密生产调度,抓低品配比优化、抓品种结构优化等重点工作,全力构建稳定高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以稳产促高产。在1-2月份4#高炉中修以及10月中旬-11月份3#高炉停炉检修,产能受限的情况下,通过精心组织、强化工序衔接,3-6月份产量逐月提升。其中5月份铁、钢、材全部突破18万吨,6月份又克服雨季和1#加热炉炉役后期影响,铁钢材分别超过了17万吨。7、8月份炼钢厂再次突破18万吨大关,其中7月份生产钢坯18.56万吨,创建厂以来最高月产,全年破日产记录8次,最高日产6424.4吨;轧钢厂8月份产量高达18.7万吨,创历史新高。 二、各项指标有了明显进步,部分指标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其中,炼钢铸坯合格率100%,与唐钢并列行业第一;台时产量达到249.3吨,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首钢京唐公司,吨钢耗电53.8度,同比降低10.5度;合金料消耗6.42kg/t钢,行业排名第二;轧钢综合成材率98.42%,同比提高0.16%,台时产量304.45吨,仍领先行业先进水平。 以降低铁前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充分研讨市场,积极转变生产经营策略,扎实推进低品矿冶炼策略,成立技术攻关领导小组,自建CXCEL数学模型软件,模拟整个生产过程原燃料的变化,测评物料的冶炼性能和经济性,研究最佳低品矿配加方案。低品矿配加比例由年初的10-15%已经增加到35-40%, 烧结矿品位也基本稳定在51.5%以上,铁前成本降低100元/吨。通过粗粮细作、精细操作,实现了“低品不低产、低品不高耗、低品多创效”的目标,各项质量技术指标明显进步。其中综合燃料比530.9kg/t,同比降低11.2 kg/t,净焦比401.5 kg/t,同比降低19.5 kg/t,喷煤比136.4 kg/t,同比提高了13.5 kg/t,高炉利用系数平均达到3.70 t/m3.d,同比提高了0.08 t/m3.d; 三、大力开发新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立足市场,以技术升级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力引擎,不断强化产、销、研结合,将具有行业特色、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作为研发重点,新开发生产了DR510、G35B、G245(B)、ZY2共4个新品种钢,进一步提高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全年高附加值产品产量达到119万吨,占总产量的62.5%,新增产值2669万元。其中新研发钢种产量合计1.64万吨;批量生产了SAE1006、ZNS、SPA-H、W1000等11个新品种钢材,合计产量18.9万吨;生产薄规格(≤2.3㎜)钢材13.8万吨;生产花纹板6.5万吨。 四、坚持推行全面预算和动态监控,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从产品在市场上被承认的价格开始,倒推算账,对从投入到产出的各个环节进行剖析分析,坚持滚动预算与动态监控。公司年度预算总成本降低2470万元。其中,烧结厂通过优化原料配比,加大外矿配加比例,在原料配比结构上成本降低1489万元;电耗降低1度,成本降低88万元。炼铁厂剔除1-2月份3#高炉检修及开炉影响,3-11月份完成综合焦比529kg,净焦比398kg,煤比139kg,燃料成本降低329万元。炼钢厂辅材成本降低239万元;加大污泥球和返矿配加,其中污泥球消耗达到31kg,返矿消耗3kg,使钢铁料消耗降低0.1kg。轧钢厂卷板成材率较预算升高0.07%,原料成本降低586万元;电耗降低1度,成本降低125万元。同时,积极与金融机构联系,有计划的扩大融资规模和开展高成本置换及贴息业务,实现新增融资5.2亿元,置换高成本融资4.7亿元,共实现财务资金创效5054万元,同比增加近400万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7.6亿元,同比增长18.26%;工业增加值完成3.26亿元,同比增加116.8%;实现利税总额1.79亿元,同比增长59.3%. 五、深入研判市场,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确保购销差价目标。 供销联动,信息共享,深入研判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