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常心电图教学.ppt

发布:2017-03-17约2.61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心脏循长轴转位的临床意义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心脏循长轴转位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房纤维颤动(房颤)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代替,频率100~160次/分。 2、心室律极不规则,频率100~160次/分。 3、QRS波群大部分正常。如宽大畸形为室性差传。 右心房肥大 Ⅱ、Ⅲ、aVF导联P波高尖,电压≥0.25mV,常见于肺心病,该P波又称“肺型P波” V1导联P波正向、电压≥0.2mV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 1、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 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 3、P‘-R间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性P波间期短于窦性P-R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 1、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 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 3、P‘-R间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性P波间期短于窦性P-R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室早)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继发S-T段与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 2、联律间期恒定 ??? 3、代偿间期完全 ??? 4、室早可以孤立或规律出现、形成二联律(左图上)、三联律、成对室早(左下图)。 ??? 5、在同一导联内若出现不同形态的室早为多形或多源性室早。 A图为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频率 10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围内。 ?? B图为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征] 1、频率6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围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无法判定房性和交界性心动过速时的统称。   一系列快速整齐的QRS波群(160~220次/分),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如合并室内阻滞、预激或室内传导差异,则QRS增宽变形,应与室速鉴别。 [心电图特征] 1、心室律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2、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差传除外) 3、逆行P波(在Ⅱ、Ⅲ、aVF倒置,aVR直立) 4、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早触发,下传的P-R 间期显著延 Ⅰ°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限度(正常P-R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年龄有关),一般>0.20秒。 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限度(正常P-R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年龄有关),一般>0.20秒。 Ⅰ°房室传导阻滞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图片简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R波后,P-R间期缩短,继之又延长,周而复始。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图片简介: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规律的窦性P-P中,突然有一长间歇与短P-P成倍数关系。 Ⅲ°房室传导阻滞 Ⅲ°房室传导阻滞 1、P-P间期相等,R-R间  期相等 2、P与R无固定时间关系(  P-R间期不等) 3、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4、QRS正常,表示心室起搏 点在交界区;QRS增宽变形 ,表示起搏点在心室。 左心房肥大 左心房肥大 P时间0.11秒 P双峰、峰距0.04秒 常后峰>前峰 PV1终末电势超过-0.04毫米?秒 该类型P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又称“二尖瓣P波” 左心室肥大 左心室肥大 1、电压改变:  RV5>2.5mV  RV5+SV13.5mV (女  )4.0mV (男)  RⅠ+SⅢ2.5mV  R aVL1.2mV 2、 V5 VAT0.05秒 3、ST-T改变 右心室肥大 1、电轴右偏 2、胸导联R/S比例异常   V1R/S≥1或/及    V5R/S≤1 3、RV11.0mVRV1+SV5>  1.2mV 4、V1VAT>0.03秒 5、ST-T异常 慢性冠脉供血不足  图片简介: 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当心室肌某一部分发生缺血时,将影响复极过程,产生ST-T改变 心肌梗塞急性期 心肌梗塞急性期 异常Q波+损伤型ST抬高 T波可直立或逐渐倒置 * * * 正常心电图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彭文辉 第一节 概述 传导系统和解剖结构 窦房结 结间束 房间束 左右心房 结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束支 左右心室 正常心律的形成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波形 正常心电图间期和段 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顶点 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测量P波振幅:参考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 测量QRS波群、ST段、T波和u波振幅:参考QRS起始部的水平 2.各波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顶点 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测量P波振幅:参考P波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