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常心电图的识别.ppt

发布:2025-02-21约1.9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方向: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正常心电图的识别胸01导02联03电04极05的06安07放08部09位10初学者电极安放颜色顺序:11红、黄、绿、褐、黑、紫12一般规定,测量各波的时距宽度,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起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测量正向波形的高度时,应以基线的上缘至波形的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准,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基线的下缘至波形底端的垂直距离为准。0102目测法:电轴偏移方向的测量通常根据肢体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若Ⅰ、Ⅲ导联QRS波的主波均为正向波,则可推断为正常心电轴(00-900)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右偏,若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左(上)偏。01简记法:左手代表Ⅰ,右手代表Ⅲ,哪手向上哪手偏。02正常情况下电轴左偏时,如果Ⅱ导联的正向则无特殊意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及命名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P-R段(实为P-Q段,传统称为P-R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03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02除极完毕后,心室的缓慢和快速复极过程分别形成了ST段和T波;01幅度最大的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和正常数值ST段CDFEABQ-T间期P波Q波T波U波P-R间期QRS波群ABCDEF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01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由于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因而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中均向上,aVR中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02P波的各种形态P波01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小0.12s.02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R间期:01代表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02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的起点,03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年人的P-R间期为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04时间:正常成年人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QRS波群:波形和振幅:01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02V5、V6导联可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mV。03在V3、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所以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04QRS波群:aVR导联的QRS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R的R波一般不超过0.5Mv。aVL与aVF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aVL的R波小于1.2mV,aVF的R波小于2.0mV。I导联的R波小于1.5mV。、Ⅱ、Ⅲ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均向上.各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相加其绝对值不应低于0.5mV,胸导联的每个QRS波振幅相加的绝对值不应低于0.8Mv.QRS波群:aVR导联可能稍超过)V1-V2导联中不应有q波,但偶可呈QS型。Q波: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的R波的1/4,时限应小于0.04s(惟Ⅲ、aVL、QRS波群的符号标记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亦称连接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有时可因除极尚未完全结束,部分心肌已开始复极,致使J点上移。还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存,导致心房复极波(Ta波)重叠于QRS波群的后段,从而产生J点下移。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表示心室除极刚结束尚处在缓慢复极的一段短暂时间。正常的S-T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V4-V6与肢体导联均不超过0.1mV。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是S-T段后出现的一个圆钝较大且占时较长的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