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的内部审核.doc

发布:2017-01-29约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S内部审核概述 5S 内部审核的含义 5S内部审核定义 为评价5S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公司的期望和要求,以及寻求继续改善的可能性空间而进行的内部自我系统性检查。 1.2 审核的目的 使5S管理体系与公司的期望要求一致。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及时发现现场管理中的问题,组织力量加以纠正或预防。 作为一种自我改进的机制,使5S体系持续地保持其有效性,并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内部审核活动的特点 系统性----正式的、有序的活动; 客观性----审核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自发性----企业出于改善目的而自发组织。 1.4 审核的内容 5S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 这些安排是否能有效贯彻; 贯彻的结果是否达到目标。 1.5 审核的范围 所有部门; 实际工作中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 1.6 审核的依据 5S手册; 公司的规章制度、保证承诺;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 1.7 审核的时机、频度 各部门每半年至少一次; 每月2次集中各部门召开检讨会议; 发生了严重的问题或生产场所等有较大整修改变时可进行临时性项目审核。 5S审核的基本原则 5S审核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审核是监察5S活动推展程度、深度的有效管理工具,是为了更好更彻底地实施改善。由上而下对审核应重视并有正确认识,而不是形式上走过场。 与ISO9000一样,审核的客观性、系统性和独立性是核心原则。没有这个原则,就不存在效果和效率。 5S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涉及方方面面,所以在审核之前,审核的范围(区域)、目的(主题)和判定标准(水平程度)应明确,并达成一致意见。 审核人员应对5S有深刻的认识,并有相应的整体把握及评价判断能力;这里有两大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不可只见一叶,不见森林,即我们所笑的“一叶障目”,要整体把握;二是审核要从细微处察觉异常,查找隐患。要达到以上两点,审核员需要很好地学习5S要义。 在审核中,审核人员应该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被审核人员应抱着一种“闻过则喜,不断改善“的态度,配合审核。 5S体系审核条件 5S体系必须是正规的文件化体系 要求建立正规的文件体系的原因 “正规”的5S体系才能正常运作; 正常运作的5S体系才有审核的必要; “正规”的5S体系形式才可进行公正比较和评价。 (2)正规的5S体系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必须具有完整的5S体系要求文件; 实际行动与书面文件或非书面承诺应一致。 5S体系审核必须是一种正式的活动 5S体系审核必须依照正式、特定要求进行,特定的要求包括: 5S手册、目标承诺、方法指导书及其他支持文件; 样板或有关的环境法规、制度规范的要求; 以上特定要求须在确定审核任务时明确。 (2)5S体系审核依据正式程序和书面文件进行 审核目的、范围明确; 制定正式审核计划; 制定实施审核计划的检查表; 依据计划和检查表进行审核。 (3)体系审核结果形成正式文件 审核结果以正式的审核报告(包括不符合报告)形式提交受审核部门; 审核报告和记录作为正式文件留存到规定期限。 (4)5S体系审核只能依据客观证据(即相关的具体事实) 客观存在的证据; 不受情绪或偏见左右的事实; 可陈述、可验证的事实。 (5) 审核人员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受过一定培训,了解5S规范要求; 与被审核的工作无直接责任。 5S体系审核的局限性 只能在某一时刻进行,不能跟踪全过程; 只能调查到具有代表性的个别,不可能审查全部。 即使没有找到缺点,也不能证明5S方面是完美无缺的。 5S体系审核步骤 5S体系审核的两个阶段 体系文件审查 审查是否建立了正规的,文件化的体系; 文件的内容是否能正确、符合标准; 了解受审核方的基本情况。 (2)现场审核 检查受审核方的现场运作是否符合特定要求(5S手册、保证承诺书等)。 4.2 审核的步骤5.1 争执处理S审核的难度 审核员面对自己的同事,难以产生权威效应; 内部审核员也要成为改善中的一员; 得到管理者的支持往往因人为的原因或环境的原因打折扣; 审核结果直接涉及到每个员工或中层管理者的荣誉和利益,冲突常常产生; 专业的内部审核员队伍较难建立。 审核准备 1.前期准备工作 每次审核之前,审核的范围(区域)、目的(主题)和判定标准(水平程度)应明确。审核目的(主题)应首先明确:是为了判定5S达到的水平程度还是为了寻找问题点来改善,抑或是为了其他,审核的目的决定范围和判定标准。范围应明确是针对哪个具体项目或区域,这是审核的广度。判定标准是审核的深度,一般来说,应根据现实的水平去决定一个合适的深度;如果用一个高难度的标准去评价,即使查处了无数的问题也改善不了,这就失去了审核的意义。 5S推进组织还应确定审核的可行性。可以召集相关人员商讨,确定审核条件(如资源、人员)是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