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折弯常见问题处理方法.doc

发布:2017-02-20约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的. 了解易模加工的范围及性能 适用范围. 工艺部 引用文件. 无 主要内容. 一﹐折床加工内容 1﹐L折 按角度分为90?折和非90?折。 按加工分一般加工(LV/2) 和特殊加工(LV/2) 。 1﹐模具依材质﹐板厚﹐成形角度来选。 2﹐靠位原则 以两个后定规靠位为原则﹐并以工件外形定位。 一个后定规靠位时﹐注意偏斜﹐要求与工件折弯尺寸在同一中心在线。 小折折弯时﹐反靠位加工为佳。 以靠后定规中间偏下为佳。(靠位时后定规不易翘起) 靠位边以离后定规近则为佳。 以长边靠位为佳。 以治具辅助靠位(斜边不规则靠位) 。 3﹐注意事项 要注意加工时的靠位方式和在各种靠位加工方式中后定规的运动方式。 模具正装时折弯﹐后定规要后拉﹐以防止工件在折弯时变形。 大工件内部折弯时﹐因工件外形较大﹐而折弯区较小﹐使刀具和折弯区难以重合﹐造成工件定位难﹐或折弯工件损坏。 为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可在加工的纵方向加一定位点﹐这样由两个方向定位加工﹐使加工定位方便﹐并提高加工安全性﹐避免工件损坏,提升生产效效率。 2﹐N折 N折要根据形状不同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折弯时﹐其料内尺寸要大于4MM 并且X尺寸的大小因模具外形而受到限制。如果料内尺寸小于4MM﹐则采用特殊方法加工。 1﹐根据料厚﹐尺寸﹐材质及折弯角度来选模。 2﹐靠位原则 保证工件不与刀具发生干涉 保证靠位角度略小于90度。 最好用两个后定规靠位﹐特殊情况除外。 3﹐注意事项 折弯L折后﹐期角度要保证在90度或略小于90度﹐以方便加工靠位。 第二折加工时﹐要求靠位位置以加工面为中心来靠位。 3﹐Z折 又称之为段差﹐即一正一反之折弯。根据角度分斜边段差和直边段差。 折弯加工的最小尺寸是加工模具限制的﹐最大加工尺寸是由加工机台的外形决定的。一般情况下﹐Z折的料内尺寸小于3.5T时﹐采用段差模加工。大于3.5T时﹐则采用正常加工方法。 1﹐靠位原则 靠位方便﹐稳定性好。 一般靠位与L折相同。 二次靠位是要求加工工件与下模贴平。 2﹐注意事项 L折的加工角度一定要到位﹐一般要求在89.5---90度。 后定规要后拉时﹐要注意工件的变形。 加工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正确。 针对特殊的加工﹐可用如下方法加工﹕ -------中心线分离法(偏心加工) -------小V加工(需增大折弯系数) -------易模成形 -------修磨下模 4﹐反折压平 反折压平又称压死边。 死边的加工步骤为:先折弯插深至35度左右﹐再用压平模压平至贴平贴紧。 1﹐选模方式 按5--6倍料厚选30度的插深下模的V槽宽度﹐根据加工死边的具体情况选择上模。 2﹐注意事项 死边要注意两边平行度﹐当死边加工尺寸较长时﹐压平边可先折一翘角后压平。 对于较短的死边﹐可采用垫料加工。 5﹐压五金 利用折床压卯合五金件﹐一般要利用凹模﹐治具等辅助模具加工。 一般情况下有﹕压螺母﹐压螺柱﹐压螺钉及其它一些五金件。 加工注意事项 1﹐工件外形需避位加工时﹐要采取避位。 2﹐加工完后要检测扭力﹐推力是否达到标准及五金件与工件是否贴平贴紧。 3﹐折弯后压卯﹐要在机床旁边压时﹐要注意加工避位和模具的平行度。 4﹐如果是胀卯时﹐还要注意胀卯边不能有裂纹﹐胀卯边不能高出工件表面。 6﹐易模成形 一般易模成形的加工内容包括﹕小段差﹐卡钩﹐抽桥﹐抽包﹐压弹片及一些不规则的形状。 易模的设计原理参考“LASER切割易模设计原理” 易模一般用后定规定位或自定位。 用易模加工上述内容的加工﹐最重要的是其功能和装配要求不受影响﹐外观正常. 二﹐折床加工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加工时产生滑料现像 原因分析﹕ 1﹐折弯选模时一般选(4—6)T的V槽宽。当折弯的尺寸小于所选V槽宽的一半 时﹐就会产生滑料现象。 2﹐选用的V槽过大 3 工艺处理 解决方法﹔ 中心线偏离法(偏心加工) 。如果折弯的料内尺寸小于(4—6)T/2时﹐小多少就补多少 2﹐垫料加工。 3﹐用小V槽折弯﹐大V槽加压。 4﹐选用较小的V槽。 2﹐内部折弯宽度比标准模具宽度要窄 原因分析﹕ 由于折床下模标准宽度最小为10MM﹐所以折弯加工部分开小于10MM。 若为90度折弯﹐则其长度尺寸不得小于√2(L+V/2)+T 此类折弯﹐定要把模具固定在模座上(即除了向上方向的自由度未限制外) 避免模具的位移而导致工件报废或则造成安全事故。 解决方法﹕ 1﹐加大尺寸(要与客户协) ﹐即增大内部折的宽度。 2﹐易模加工 3﹐修磨刀具(此举导致加工成本上升) 3﹐孔离折弯线太近﹐折弯会使孔拉料﹐翻料 原因分析﹕ 假设孔离折弯线的距离为L﹐当L(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