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的设计研究_课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椒江区海门小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家庭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必不可少的延续。本文通过多样化设计家庭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传统的被动、机械、模仿式家庭作业转身为快乐体验式、解决问题式家庭作业。具体从作业内容生活化、作业形式多样化和作业评价多元化三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家庭作业,转变作业意识强化作业习惯,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家庭作业 优化
一、课题提出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减负”工作受到重视,小学作为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体系中影响全局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对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进行研究,从源头上探索我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而本研究之所以将研究的中心锁定在小学生家庭作业优化设计—一个人们习以为常,尚未引起教育理论工作者普遍重视的教育问题上,主要是因为家庭作业是小学生课业组成中最直观的一个变量,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最直接原因和最直接表现就是家庭作业量的过多,同时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家庭作业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责任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我国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现状,笔者在学校对中年级学生做了小样本的问卷调查,问卷显示,小学生每天写作业感到很累和比较累的百分比分别为三年级46%;四年级37%。那么目前,家庭作业的现状的弊端又是什么?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主要存在着以下这样的现状:
1.小学生家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现象1:作业题型单一,死板教条。
目前,小学生数学作业基本上是以“抄抄算算”的书面作业为主要题型。如学了加、减、乘、除的计算,作业题型就是口算或笔算;学了概念、定义,作业就是抄写背诵……作业题型单一死板,没有变化,缺乏科学性、趣味性,学生厌烦。
★本课题系2010年台州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负责人:缪海青 执笔:缪海青
参加研究人员:周菊玲、王会红、梁艳、徐国虹
现象2:作业形式单调,机械重复。
现今学生的作业一般以书面作业为主要形式,哪一天没有动笔写几道算术题,那就会被视为“没有作业”。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课堂上练习后,作为家庭作业再做一次,甚至复习时又被老师“筛”上一遍,有时还被标上记号继续做,可谓一题多“做”。
现象3:作业内容封闭,枯燥乏味。
作业内容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缺乏现实意义和挑战性,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往往是“纸上谈兵”,解答书本上的习题游刃有余,可一到解决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
2.社会及家长对小学生家庭作业的认识误区
问卷显示, 中年级的小学生每天都有家庭作业要做,有60%的家长对学生的成绩最关心,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性格发展还有良好习惯的培养忽视了。存在这种认识的原因是因为我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使得社会对人的认可存在着误区,家长通常觉得自己孩子的成绩是最重要的而忽视了与孩子对话的机会,缺少两代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正是智力与身体快速增长的时期, 父母的正确教育会给他们的成长增加动力, 所以作为家长不应该将所有焦点都集中到孩子的成绩上而应该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3.小学生家庭作业评价中存在的误区
作业的评价是对教师教学的反馈,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发现问题,所以评价是作业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需要关注的一个环节。问卷显示,有96%的学生在未完成家庭作业时受到老师的处罚,12%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认真。在对待作业未完成问题上,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没有做作业,而应该看到学生是不完成作业还是不能完成作业这两种情况来对待, 不能只是一味的处罚。在评价作业时,教师也应该端正对待学生的态度。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努力开发家庭作业的发展功能,关键家庭作业要优化,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课内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所以课题组提出了这一课题。
(二)理论基础
1.元认知理论。以培养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和监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有些家庭作业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些家庭作业则可以考虑家长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