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模块 经治史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试题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1、2、3、4、5、6 工业革命 7、8、9、10、11、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吉林摸底)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的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是在这之后的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的增长。包括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
B.世界贸易量的增长
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
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
解析:A 材料中“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说明商品种类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贸易量的变化,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财富猛增”,故D项错误。
2.(2016长春调研)下列插画出自欧洲不同时期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第一幅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第二幅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影响了绘画的风格
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
C.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D.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
解析:D 14世纪时新航路尚未开辟,欧洲与中国尚未有直接的联系,故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为欧洲人臆想的,而16世纪时,新航路开辟,各大洲相互孤立状态被打破,欧洲人插画中的中国人形象更符合实际,故D项正确。
3.(2016北京模拟)下图为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图,从中可以看出( )
A.全球性物产交流的雏形出现
B.亚非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
C.工业品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
D.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印度洋
解析:A 根据图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不符合题目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此时资本的原始积累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错误。
4.(2015齐齐哈尔摸底)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550 3 3 2~3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50 18~20 18~25 12.2 1800 30 23~25 18 A.西属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
B.西班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
C.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
D.新航路开辟亦为中国提供了商机
解析:D 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与新航路开辟以及早期殖民扩张有关,没有其他地区参照,仅就题干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从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西班牙逐渐衰落,不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所以B项错误;美洲大量白银流入欧洲主要是由于殖民掠夺而非贸易,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A、B、C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
5.(2016武汉月考)17世纪,荷兰在国内创办了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政府还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的低税政策,维持物价低水平,保证社会大众的生活。与这些举措相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
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解析:A 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使得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当时世界性的商业大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荷兰有能力实施关注民生的措施,故A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1857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发生,1945年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调整,都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C、D三项错误。
6.(2016昆明检测)“哥伦布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岛上的印第安人约为25万人,到了1550年,只剩下约150人。”这段史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一选项的历史背景( )
A.新航路开辟 B.荷兰海上马车夫
C.黑奴贸易 D.北美独立战争
解析:C 本题所考查的是所述史料是“哪一选项的历史背景”,即在这一背景下会发生什么;哥伦布首航美洲发现海地岛本身属于新航路开辟,所以海地岛印第安人锐减不可能成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故A项错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