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第3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案部编版必修4.doc

发布:2025-03-27约5.9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8-

第三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情展现·定方向

课标要求

明确文化沟通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学习目标

1.说出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科学描述面对世界、博采众长的含义。

2.结合有关实例,阐释如何正确地面对世界、博采众长。

3.运用“立足国情沟通互鉴”的学问,结合现实生活的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如何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进展。

素养坐标

课前预习·固基础

自主梳理

学问点一面对世界博采众长

1.近代以来,对待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界曾有过两种激进的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2.文化进展必需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阅历、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乐观成果、一切有利于进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治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问点二立足国情沟通互鉴

1.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乐观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进展。

2.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沟通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取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进展。

预习自测

1.推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博采众长就是要吸取外国的一切文化。

(2)文化沟通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冲突的。

(3)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借鉴与融合会导致文化的趋同。

提示:(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要吸取的是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而不是一切文化。对于外国的腐朽的、落后的文化我们要坚决抵制。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公平沟通、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世界文化富强。

(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文化的沟通、借鉴与融合,是吸取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将其融入本民族文化的进展中,目的是进展本民族文化,而不是照搬外来文化,更不是使文化走向趋同。

2.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徐悲鸿抵欧之初,目睹了大量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优秀作品。于是,他开头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并在坚守国画本色的基础上,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国画中,制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徐悲鸿在学画过程中,是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的?

提示: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养分,学习和吸取西方绘画精华。②在学习、借鉴西方绘画精华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核心素养·提力量

议题

面对世界博采众长

┃┃议题导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化,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肯定程度上消灭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在世界文化沟通融合的历史大势下,我们一方面应当以公平开放的姿势对待其他文化,在相互敬重的基础上乐观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化中的中西差异,乐观吸取有利于中国进展的一切文化思想,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探究](1)对待外来文化,坚持以洋为美、以洋为尊,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是一种什么观点?

(2)上述材料主要告知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提示:(1)这是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2)面对世界,博采众长。一方面,要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观点;另一方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阅历、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乐观成果、一切有利于进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治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重点突破■

1.正确生疏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1)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消灭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月,主要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肯定的乐观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2)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见,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提倡诵经复古。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确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肯定作用,但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