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上救援》文本细读.doc

发布:2017-12-19约3.4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上救援》教学案例 普雄学校 周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海上救援》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海中救援》描写了一群善良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援困在海上的船员的感人故事。重点刻画了年仅16岁的汉斯的舍己为人的形象,赞扬他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的高尚品质。 课文第1节描写了船员们海上遇险的情景,交代了事情的起因。2-6节主要通过汉斯与母亲的对话,介绍了汉斯为了不让受困于海上船员无助地死去,不顾自己的安危,说服了母亲,参加救援行动,最后终于救出船员。本文中最感人至深的地方是那深切的母子之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贮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对识字的方法也有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例如在识字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识字的好方法。课文中有不少4个字组成的词语:毫不懈怠、精疲力竭、气喘吁吁、挺身而出、音讯全无,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丰富他们的书面语言。 三、教学目标: 1、字词教学:识记9个生字,重点理解“哀求”“挺身而出”“毫不懈怠”“精疲力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救援、营救、求救、获救”词语。 2、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他母亲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2、汉斯舍己救人、勇敢无私的精神。 3、教学难点:1、理解汉斯话的含义。 2、展开想象,想象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四、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将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在课堂中实施。 1、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插图再现情境和用课文第一节引入课题,便于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题中“救援”意思的理解,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 2、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识字环节提倡让学生自主识字,老师要及时归纳识字好方法,便于学生掌握。如:“抵”和“低”可以比较着记,“警、营”读音上注意是后鼻音,“唯”字可以通过复习旧字,变换部首的方法识记,“汉”在本课中虽然是人名,可以引导学生组词“汉字、汉语、男子汉”等记住生字。对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采用近义词、突破关键词素、联系上下文的多种方法领悟含义。整体感知部分,通过填空的方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清晰,同时对“救援、营救、求救、获救”四个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加深理解与运用。 3、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先请学生读课文,课文中有哪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为什么?让学生找出有关句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与体会,最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学习课文重点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并通过想象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汉斯母亲说话时哀求的语气,苦苦请求儿子不要去救援的三点原因以及一把拉住儿子的手臂等细节,理解母亲爱子心切,汉斯面对危险,勇敢坚定的回答,感悟出“挺身而出“在这个词义,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表达出来,从而到达训练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充分个性化的表达。在本课中,除了汉斯,还有许多村民和汉斯一样带着亲人的牵挂和祝福,与大海搏斗,课文2、3小节,找到感人场面的句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加深理解句子含义,时间允许可以通过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单元语言训练的突破点是想象练习,则是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地方,一是汉斯母亲焦急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另一处是课文结尾部分,学习课文,谁最令你感动,你想对他说写什么话。 4、总结课文。 让学生谈谈学文后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课文要告诉大家的一个道理。之后,要求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练习说话,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果关系的句式概念,积累和运用课文中的词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旨在鼓励全体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媒体出示:海难图片 师引读第一节: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急关,船员们发出了求救信号。 师:于是,一场感人至深的海上救援开始了。媒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过渡:船员们发生危险,需要援救,谁参加援救工作?他们是怎样开展营救的,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们按照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们发出了_____信号。村民们立刻组成了志愿队,出海______。年仅16岁的汉斯挺身而出,参加______队。终于,遇险的船员全部______。 3、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重点学习课文4、5小节。 要求:① 圈圈划划印象深刻的词、句。 ② 读出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读4、5节,读出母子说话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