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汽车处于超重状态
B.一个灯泡用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一铁块放在桌面上,铁块受向上的弹力,是由于铁块发生了形变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答案】B
【解析】考点:超重和失重、牛顿第三定律、曲线运动、弹力。
2θ=37°,一个可以看成质点的小球在轻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细线与斜面间的夹角也为37°,若小球的重力为G,sin 37°=0.6,cos 37°=0.8,则手对细线的拉力等于
A.G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球受重力、拉力和支持力,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
则沿斜面方向:,垂直于斜面方向:,,解得:考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3m的汽车以恒定的功率P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率为v1,则当汽车的速率为v2(v2v1)时,汽车的加速度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考点:功和功率、牛顿第二定律。
4. x-t)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 s内
A.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B.4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D.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 m
【答案】A
【解析】
考点:图象。
v0竖直上抛一物体,经t秒钟后物体落回手中。已知星球的半径为R,则从该星球表面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点:竖直上抛运动、第一宇宙速度。
6x轴上的原点处和x=6a处分别固定一个点电荷M、N,在x=2a处由静止释放一个正点电荷P,假设点电荷P只受电场力作用沿x轴方向运动,得到点电荷P的速度与其在x轴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M、N一定都是负电荷
B.点电荷P的电势能一定是先增大后减小
C.点电荷M、N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为2∶1
D.x=4a处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答案】D
【解析】
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能。
7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弹簧与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将小球沿杆拉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沿杆下滑,当弹簧处于竖直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若弹簧始终处于伸长且在弹性限度内,在小球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
C.重力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D.当弹簧与杆垂直时,小球的动能最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机械能守恒、功和功率。
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8.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做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法
C.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运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答案】BD
【解析】考点:物理的研究方法。
9F,则
A.若物块原来匀速下滑,施加力F后物块仍将匀速下滑
B.若物块原来匀速下滑,施加力F后物块将加速下滑
C.若物块原来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施加力F后物块将仍将以加速度 a匀加速下滑
D.若物块原来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施加力F后物块仍将匀加速下滑,但加速度大于a
【答案】AD
【解析】试题分析:设斜面倾角为,原来匀速下滑时有,,将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共点力的平衡。
10、、三种粒子从同一位置无初速度地飘入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被加速后进入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发生偏转,最后打在屏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不计粒子重力及其相互作用,那么
偏转电场对三种粒子做功一样多
B.三种粒子打到屏上时速度一样大
C.三种粒子一定打到屏上的同一位置
D.三种粒子运动到屏上所用时间相同
【答案】AC
【解析】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
11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
A. + 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