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 国民济调整时期.ppt

发布:2018-10-14约1.43万字共8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961~1965)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 第二节 经济调整的胜利完成 与“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 第三节 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边疆局势 及对外关系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 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 1.调整工作的开端(1960) (1)上海会议(1960.6) 和北戴河会议(1960.7) (2)农村整风整社 (1960.10) 《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十二条》) ——纠正共产风 以调整为中心, 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 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 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二、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1961) 1.八届九中全会(1961.1) (1)批准国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2)全面开展整风整社 (3)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恢复农业生产 广州会议(1961.3) ——对农业调整, 《农业六十条》: (1)“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2) 停办公共食堂 (3)充实农村劳动力 ,2913万 (4)对农产品超征加价。 粮食20%,油料13%,生猪26%,禽蛋37% (5)工业对农业支持 3.对工业的调整 庐山会议(1961.8)——对工业进行调整 ,《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 ,《工业七十条》: (1)降低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指标 (2)工业管理中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 (3)抓煤钢两个主要环节 (4)国家与企业“五定”和“五保”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克服工作上无人负责,生产技术上瞎指挥现 国家五定: 定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顶原料; 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 定人员和机构; 定协作关系 企业五保: 保产品品种、数量、质量 保证不超多工资总额 完成成本计划 上缴利润 主要设备使用期限,建立严格的责任之和经济核算制 4.对商业进行初步调整 《商业四十条》,《手工业三十五条》,《林业十八条》 恢复农村供销合作社、合作商店 效果:国民经济开始出现新的转机,但“左”的思想没有彻底纠正,高指标也没有完全降下来。 1、调整工作的全面展开 (1)七千人大会 (1962.1.11~2.7) ①分析了工作中缺点和错误 ②分析了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 “三分天灾, 七分人祸” ③总结了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 不足: 1.全面调整政策的确定 (1)七千人大会 (1962.1.11~2.7) ①分析了工作中缺点和错误 ②分析了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③总结了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 不足: (2)西楼会议(1962.2)(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陈云《目前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 (3)中央财经小组恢复及扩大会议 (1962.3) (4)五月会议(1962.5) 2.全面调整措施 ①第一,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 1940万/2600万 ②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基本建设 384亿 56亿 8.2万个 2.5万个 ③调整工业,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 钢指标 870 600万吨 减少企业4.4万个 ④加强农业,发展农业生产 ⑤加强从事管理,稳定市场,回笼货币 2、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 (1)安徽省“包产到户”的责任田出现 (1961) (2)邓子恢对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探索—联产计酬 (3)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对农村责任田的支持 (4)农村责任制的夭折 第二节 经济调整的胜利完成 一、国民经济继续调整(1963~1965) 1.继续执行“八字”方针及原因 2.目标:农业和恢复到57年水平 工业在57年基础上提高50%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基本协调 经营管理走上正常 3.基本方针 必须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导向的总方针; 安排经济计划的次序: 解决吃穿用 加强基础工业 兼顾国防和突尖端 技术 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