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分类料的统计描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绝对数:只能表示某事物在某时、 某地发生的实际水平。 相对数:便于相互比较与分析。 例:甲、乙两地麻疹流行, 甲地发病300人 绝对数 乙地发病250人 甲>乙 但不能据此确定甲地麻疹流行 较为严重,需考虑易感人数。 若甲地易感人数3000人 乙地易感人数1000人 则甲地麻疹发病率=300/3000=10% 乙地麻疹发病率=250/1000=25% 相对数 乙>甲 第一节 常用相对数 一、率 率(rate)是表示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万),十万分率(/10万)等表示,计算公式为: (4.1) 公式(4.1)中的“比例基数” 主要依据习惯用法或使计算结果 保留一位或二位整数,以便阅读。 医学中常用的率的计算公式: 二、构成比 ? 构成比(Constituent ratio)表示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占整体的比重,通常以100%为比例基数,以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 特点: (1)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应为100%; (2)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关系。 三、相对比 ? 相对比(relative ratio),是两个有关的指标之比,用以描述两者的对比水平。两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性质相同,也可以性质不同。常用R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4.3) 第二节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一) 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或观察次数。 分母过小时相对数不稳定。在观察例数较小时,直接用绝对数表示。如“5例中4例有效”,而不要写有效率为80%,以免引起误解。 (二)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构成比只能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比重和分布,不能说明这事物某一部分发生的强度与频率。 (三)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 (四)要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用以比较的资料应是同质的,除了要比较的处理因素外,其它条件应基本相同。对于不同时期、地区、条件下的资料应注意是否齐同。 (五)样本率或构成比比较时应作假设检验 由于样本率或构成比也存在抽样误差,因此不能根据样本率或构成比的差别作结论,而应进行样本率或构成比差别比较的假设检验 。 第三节 标准化 一、标准化法的意义 ? 率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为了在比较两个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等资料时,消除其内部构成(如年龄、性别、工龄、病程长短等)的影响。如年龄影响死亡率,年龄越大,死亡率越可能大;病情过重,越难治愈。治愈率就越低。从表4.4可以看出内部构成对总率的影响。 率的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就是采用统一的标准人口或人口构成作为参照,以消除因人口年龄、性别等因素构成不同对总率的影响,以增强可比性。 标准化法的目的:在于控制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混杂因素:是指与研究因素有关并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非研究因素。 二、标准化率直接法的计算 标准化率( ) 直接法的计算 公式如下 : 1.已知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数时: (4.4) 2.已知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构成时: (4.5) 标准组选取方法有三种: 1. 选取一个包含比较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