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1--第一章第二节-技术性质(修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OGO 第二节 技术的性质 教学设计实例二 昌江矿区中学 1.? 技术的目的性 案例分析: 助听器的发明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数码编程耳背式助听器 全数码深耳道式助听器 1.? 技术的目的性 讨论: 助听器的发明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1) 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 (2)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巧、方便佩戴) (3) 满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 (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2.?技术的创新性 (1)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创新 技术发明 技术革新 技术发明 技术发明——指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案例1:造纸术的发明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蔡伦, 字敬仲, 桂阳(今湖南桂阳县)人。公元88年 ( 东汉永和九年 ) 发明了造纸术。 一次偶然在郊外看见茂密的树再度触发了他造纸的灵感。他命人剥取大量树皮, 磨成浆粉,经高温蒸煮, 然后以固定尺度木模, 造成纸型, 再曝晒、风干, 终于造出了纸。 我国的造纸术先传到朝鲜、越南, 约610年传到日本, 后又传到阿拉伯。12世纪中叶再传人欧洲400年后传到美洲。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被列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使中国跻身闻名古国。 技术发明 案例2: 莱特兄弟的飞机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1903年12月17日,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在大西洋沿岸的吉迪赫克试飞成功。 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指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案例1: 用自行车和可调速自行车的比较说明。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革新 案例2: 显示器的革新和电视机的创新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1、为什么要对电视机显示器进行创新与改革? 2、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的技术革新阶段对你有何启示? 好看、清晰、保护人们的健康等。 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讨论 2.?技术的创新性 (2) 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 案例: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重约30吨,占地170平方米,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而且价格昂贵,它每秒钟能进行5000次的加减运算。 2.?技术的创新性 (3) 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案例:洗衣机的发明和革新。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1858年,美国人史密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该洗衣机的主件是一只圆桶,桶内装有一根带桨状叶子的直轴。轴是通过摇动和它相连的曲柄转动的。同年史密斯取得了这台洗衣机的专利权。这台洗衣机使用时费力,且损伤衣服,因而没有得到推广,但它却标志着用机器洗衣的开端。 拓展 洗衣技术将会如何发展? 洗衣机的发明和改进只需要电子的知识就够了吗?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案例:杂交水稻技术需要多学科知识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 具有全面、深厚的农业科学知识。1973年, 袁隆平和他的助手终于成功地实现了水稻的三系配套,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这一成果轰动了世界。 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说明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3.?技术的综合性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总结:任何技术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各种知识领域 , 凝结着各种知识的精华。 材料学 物理 3.?技术的综合性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2)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习惯于把技术与科学两者联系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 简称科技。其实, 技术与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问题提出:技术与科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技术的综合性 案例:核能技术与核物理学 教学设计实例二《技术的性质》 核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它的发现源于核物理学。核物理学是一门内容高深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微观物质世界。核物理学这门科学,不等于核能利用技术。人们要成功利用核能发电,造福人类,必须在核物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其他科学知识(如数学、化学、热力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学、仪器仪表学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