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搜集.doc

发布:2017-03-31约1.7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问题探讨——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实录 (南京市第五中学特级教师 赵志升)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大家来看书。有人说苏轼的这首词要关西大汉来读,可惜我没那么壮,我来读读看,好不好? 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题的提出 师: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好吗?(众生朗读全词) 师:好,总的来说,大家读得很有气势,尤其是男生。请大家注意,有几个地方,提醒一下。看一下开头,“浪淘尽、”这儿是顿号,我们停顿的时间要稍微短一点,显得急促一些:最后,“一尊还(hai)酹江月”,不读“还(huan)酹江月”。注意这个字。这首词大家课前预习了,40位同学交给我72个问题,我把相同的合并一下,一共有39个问题。今天这节课就挑出几个问题来,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问题之一 师:戴睿同学问:“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代表作,豪放风格表现在哪儿?”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认为这首词的豪放风格主要表现在上阕。上阕中尤以倒数第二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数字便描绘出了当时长江边上那种震撼人心的画面,而在前面,第一句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可以联想到当年在三国时,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英勇战绩。我由这一句不禁联想到当时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惨烈的那种战斗场景,由此我认为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极具豪放的风格。 师:还有别的意见吗?有没有?大家都认同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就在上阕?是不是?写景的那部分? 生:我认为,这首词在它的下阕也同样反映出苏轼豪放的风格,像它描写周瑜的“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以“笑”来写出周瑜在当时那么危急、紧张的战况下,他依然能够笑着面对强敌,指挥军队打败八十万曹军,这也体现出苏轼那种豪放的风格。 揣摩语言 师:好,这儿也看出它的豪放。我们大家来看一下上阕。把写景的部分再来读一读。这次我想请一位同学读。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我们来看看写景的地方,它好在哪儿啊? 生:这几个动词,穿、拍、卷,写得好。 生:三个字用得很有气势! 师:很有气势,怎么看出它的气势来? 生:拍,卷,就是很有力度的词。 巧用比较 师:为什么苏东坡的这个词就给人这种豪放的感觉呢?我们来比较一下,李后主有这么两句,哪两句? (众生:问君能有……)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也写江水啊,比较一下,有何不同?请一位女同学说一说。 生:我觉得“问君能有几多愁”,那个“愁”字就表现出词人的心情,不是那种很豪放的,而是一种愁,“愁”,就感觉,当然就不是那种气势磅礴了. 联系词牌名 师:说得太好了。有同学说了,为什么说苏东坡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刚才两位同学,有的从上阕,有的从下阕,分别找了一些语句。这位同学通过比较李后主的词,让我们明白了。李后主写什么?写个人的愁,家国的愁。不过这是词的正宗,过去词都写什么?写男女的爱情,写离别,而苏东坡写的是怀古!有同学问,怀古怎么跟“念奴”捏在一块儿了。 生:“念奴娇”是一个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内容。 师:有同学问的是“念奴”,那是歌妓,是不是?那为什么要用她来怀古, “念奴娇”这里的“念奴”,她唱歌的时候音调很高亢,适宜抒发胸中的豪情,所以很多豪杰之士都用这个词牌来写念奴娇。 问题之二 (投影:“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尤其艳羡周瑜?一朱志宇同学问) 师:朱志宇同学抓住上阕里面提到的“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这多少豪杰啊,很多啊,刘备算不算?曹操算不算?为什么苏轼要独独地艳羡周瑜?为什么? 生:我认为这与苏轼当时的政治状况有关。因为周瑜备受孙权的器重,让他指挥赤壁之战,而且他有才智,有谋略,而苏轼当时是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他政治上不得意,所以他希望借周瑜来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师;好的,你说得不错。我刚才问的是为什么不羡摹刘备,不羡慕曹操,偏偏要羡慕周瑜?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问题。(板书:羡 周瑜) 生:周瑜在年轻时就非常有作为,而这就和作者“早生华发”而碌碌无为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而刘备,曹操都不是青年时就有多大成就的。 师:是吗?刘备,曹操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作为?请注意,这儿是赤壁! 生:在上阕中我们看到一句话:“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也就是说,苏轼根据当地的传说来看,他就认为这个地方暂且把它当作是赤壁之战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