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航天概论课件 第七章.ppt

发布:2017-08-16约1.82万字共10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航天概论 第七章 载人航天 7.1?? 人类活动的新领域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 “东方号”载人飞船在哈萨克斯坦中部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船重4.73吨,飞行1小时48分,于当天上午10时55分安全降落在苏联境内,实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理想。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载人航天,航天员尤利·加加林作为飞船中的唯一乘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而被载人史册。 从此,人类的活动领域,从陆地、海洋和空中扩大到了宇宙空间。 载人航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人送入地球轨道并安全返回 · 发射载人飞船, · 证实了人类在过载、失重、真空和强辐射等恶劣环境下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工作。 第二阶段:发展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 · 飞船轨道机动飞行; · 飞船在空间交会、对接和编队飞行; · 试验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设备和能力。 第三阶段:发展试验性空间站和空间平台,进一步考察人类在太空环境条件下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为建立永久性的实用空间站积累经验。 · 建造供航天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空间站; · 发射往返空间站和地球之间的载人飞船、运货飞船和航天飞机。 · 实行“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年7月16日发射载有3名航天员的“阿波罗”11号飞船,经过大约100小时的飞行,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静海着陆。 7月21日格林威治时间3时51分,指令长阿姆斯特朗首先走出舱门,爬下扶梯。4时07分他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这是人类留在月面上的第一个脚印。18分钟后,航天员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他们在月面上共停留了21小时36分,其中在月面上行走和活动2小时21分。 活动结束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上登月舱飞离月面,升入月球轨道,与指令舱会合对接。3名航天员同乘指令舱返回地球,在太平洋溅落。整个飞行历时8天3小时18分,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创举。 至1972年为止,“阿波罗”飞船共实现6次载人登月飞行,共有18名航天员参加登月飞行,其中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在月面上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考察工作。初步揭开了月球的真实面貌。 ★ 人类是宇宙间万物之灵,其它任何生物、机器都不能完全代替人的作用。 人的识别、分析、判断、机动和操作能力,在开发空间资源、发展空间产业和增强空间军事力量等方面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7.2? 生命保障与环境控制系统 7.2.1 载人航天的生命保障要求 基本要求和方法: (1)乘员舱的气体压力和成分 · 人类的生理结构适应大气层的环境,离开大气人体内的气体就会膨胀,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也会逸出,使血液沸腾,造成迅速死亡。 · 人体不仅要呼吸氧气,而且需要有合适的大气压力。载人航天器的乘员舱需要充入适当成分的含氧气体并维持适当的压力。 方法一:保持海平面的大气压力,并维持普通空气 的成分。 · 舱内生活就象在地面空气中一样。 · 舱体结构承受较大的内压,结构重量较大。 方法二:采用人体能够长期生活的最低压力,气体成分以保持合适的氧气压为主。 · 采用低压(1/3大气压)纯氧充气,舱壁薄,可减少飞船结构重量。但容易起火,极不安全。 方法三:采用0.5~0.7大气压的氧氮混合气体充入乘员舱。 · 折中方案,优缺点介于前二者之间。 (2)供氧 · 人体需要氧气的量与年龄、健康状况、运动量以及环境温度有关。一般按每人每天0.9kg的氧气供应量进行设计。 方法一:高压氧气瓶供氧。 · 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 结构重量增加; · 只适合于航天员少、飞行时间短的飞船。 方法二:低温液氧 · 大大减少氧气的贮存容积,从而减小结构重量; · 需要贮存在-183℃以下的低温下,容器需要特殊的隔热措施; · 失重状态下,液氧不能靠自身的重力产生静压流出,需要附加特殊装置将液氧挤出。 方法三:固体化学物品供氧 · 碱土金属的超氧化物是理想的供氧物质。 · 超氧化钾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KO2 + 2H2O = 4KOH + 3O2 4KO2 + 2CO2 = 2K2CO3 + 3O2 2 KOH + CO2 = K2CO3 + H2O · 超氧化物既是良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