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田小宇优秀教学的案例评选教案的设计.doc

发布:2017-06-08约5.8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 本 信 息 参赛作品:《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 姓 名:田 小 宇 学 校:重庆市璧山县丁家中学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中学 ( )小学 (二)学科: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故事,影片,准备一个小纸箱、若干白纸、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2.思考目前存在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情况。 3.收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课题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也是个性特征的形成过程。随着生理的不断发育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初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学生已出现了较为独立的评价标准,但由于独立判断能力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所以自我评价的水平仍然较低,对自身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因而,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使其对自我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对其今后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准备了《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这样一节心理健康课,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借助熟悉的动植物暗喻自己,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开发潜能,争取成才。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三、教材分析 初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因而自我意识辅导必须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开始。本节辅导课的各个环节是立足初一学生的实际问题,针对初一学生的自我认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并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设计的: 《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大风吹活动、“戴高帽”活动等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听中激情,看中感悟,做中求真,从而达到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 故事法 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激发兴趣 活动前先将教室桌椅向两边挪动,在中间留出一块空地来。老师抽取12名学生搬着椅子到空地处,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活动时,教师撤出一把椅子,站在圈外,喊口令: “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子坐,动作慢的学生就没有椅子坐了。这个活动做了几次,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 (二)“猜一猜”导入主题 通过古老的传说——斯芬克斯之谜【百度搜索】/view/96921.htm中谜语“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傍晚是三条腿”以“猜一猜”这种轻松的形式将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古老传说讲述给学生,层层引导学生 “人,认识你自己”的重要性;而人这种东西又是很奇特的,认识自己尤其是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并顺利导入主题“我是谁”。 故事:古希腊有个传说,传说在一个王国城堡的附近有个女魔,叫“斯芬克斯”。她整天守着那条过往行人必经的路,让人猜一个谜: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傍晚是三条腿。如果行人不能答对谜底,她就会把他吃掉;如果猜出来了,她自己就会死去。无数的人都不能猜出谜底,于是王国中死去了许多的人,外面的人也不敢来这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