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中小学教学环节对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的中小学教学环节
一、教学环节的“一般学说”
1、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巩固运用—检查(评价)【凯洛夫】
2、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杜威、布鲁纳】
3、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洛扎诺夫】
4、音乐教学环节的突破(灵活与创新)
——建立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
二、教学环节的模式与状态
1、教学环节没有固定的模式
2、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是教学过程的状态
三、关于导入环节的思考 (一一介绍、举例和总结)
1、“引趣导入”——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导入。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历来非常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尤其是发挥引趣功能的导入极为常见。一般有三种方式呈现:视觉形象为主体的引趣导入(“展示”引趣导入;“示范”引趣导入;“比较”引趣导入);“欣赏”引趣导入等。、听觉形象为主体的引趣导入(“响声”引趣导入;“音乐”引趣导入;“故事”引趣导入;“猜谜”引趣导入等)和以触觉形象为主体的引趣。请看二年级歌唱教学《小袋鼠》一段录像。尹黎老师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音阶复习状态,结合学习内容合二年级学生特点,在导入环节设置了一个“动物运动会”,请同学们摘苹果为小动物们加油。学生面对一颗美丽的苹果树开始了“音名采摘”活动。
2、“情境创设”导入——利用环境设施变化创设学习内容或情节氛围的导入。
创设情境的导入是以动觉形象为主体的导入。它强调了环境氛围的影响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内在的兴趣。通过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去感觉材料的游戏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它包括:情景”引趣导入;“竞赛”引趣导入;“游戏”引趣导入等。情境导入更适合于小学生的学习。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刘岩老师的教学实例。
3、“悬念设问”导入——针对学生疑问或设置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引发学生探求欲望的导入。
教学导入环节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探求欲,以此为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尤其对高年级学生或是中学生,利用悬念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来看一个学生对学习回顾,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描述:“上课铃响过后,王老师利用图片向我们介绍了两个人,他们同为中年男性,一个花白的头发、神情专注、精神矍铄气宇不凡样子,从他的动作判断一定与音乐有关;一个头戴破旧的毡帽、眼睛被歪斜墨镜遮挡、精神疲惫的样子,难道是捡破烂的拾荒人?。老师告诉我们他们一个是指挥大师小泽征尔,一个是民间音乐家华彦均(又叫瞎子阿炳)他们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日本人,因为一段音乐使不曾谋面的他们之间有了一个感动故事……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于是王老师列出了几个问题——哇,说实话都是我想知道的。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了…….”毫无疑问王老师的悬念设问导入是成功将学生引入到对《二泉映月》的学习中。
4、“直接明了”导入——直接进入学习内容的导入。
这样的导入简洁又利索。如果我们运用得当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学一年级有一个《小青蛙》的教学欣赏课。有的老师就采用了直接导入法。老师一上课就针对动物的叫声与学生沟通:“同学们熟悉许多小动物的叫声,请大家听辩一下在下面这段乐曲???有什么小动物的叫声?你听到了几次?”“告诉大家听辨音乐的一个好方法,听出是那种小动物时请举起左手,听到一次用右手点数一,听到两次点数二,以此类推,最后音乐结束时我们再进行交流。”(尹黎)
直白地说,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无论是我们利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导入、用活动表演的方式导入;还是巧设悬念,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讲故事渲染氛围的导入,等等。总之,正确运用导入方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必要的组织环节——学习的持续与推进
1、组织教学环节决定性在于课堂实际
2、组织教学环节不是片面的维持纪律
3、组织教学环节的承上启下
五、关注音乐教学中的巩固环节
巩固环节的强化作用。一般来说欣赏教学老师们会把知识要点总结提炼;歌唱教学会多形式重复演唱等。
1、巩固环节注意纠正与提升
2、巩固环节注意“作业与延伸”:
音乐教学可以留作业不是强制的书面形式的,应着重于实践性、欣赏性来巩固拓展学生的音乐能力。
3、巩固环节注意学生兴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