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课 将电脑接入网络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第三单元第1课将电脑接入网络说课稿2024—-2025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2024—2025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将电脑接入网络》。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电脑网络的分类和作用;
2.掌握电脑接入网络的常见方式;
3.学习设置无线网络连接;
4.熟悉网络连接故障的排查与解决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提升信息检索、筛选、评估的技巧。
2.技术应用素养: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将电脑接入网络的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思维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学生在网络连接过程中尝试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安全意识素养:教育学生在使用网络时,注重个人信息保护,遵守网络安全规范,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网络分类和作用的理解: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通过对比讲解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区别,强调局域网通常用于小范围内信息共享,而互联网则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
-电脑接入网络的方式:讲解并演示通过有线(如以太网)和无线(如Wi-Fi)两种接入网络的步骤和方法。例如,详细演示如何连接网线、设置无线网络连接,并强调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网络连接故障排查:重点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查看网络设置、诊断工具等手段来识别和解决常见的网络连接问题。例如,通过“网络和共享中心”查看网络状态,使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连通性。
2.教学难点
-无线网络连接设置:由于无线网络的设置涉及到较多的技术参数(如SSID、密码、加密方式等),学生可能会在操作过程中感到困惑。例如,讲解如何正确设置和连接Wi-Fi时,需要详细解释SSID和密码的概念,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网络故障排查方法:学生可能不熟悉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对于网络故障的排查感到无从下手。例如,教授学生使用“ping”命令时,需要详细解释命令的作用、如何解读命令返回的结果,以及如何根据结果判断网络故障的原因。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新世纪版(2018)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程进度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教学PPT,包含网络分类示意图、接入网络步骤流程图、常见网络故障排查流程图等,以及相关操作视频,以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准备若干台可以接入网络的电脑,以及必要的网络连接设备(如路由器、网线、无线网卡等),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讲解区和实验操作区,保证学生能够清晰听到讲解并方便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将电脑接入网络》。在开始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脑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2.(等待学生回答)很好,同学们提到了很多,比如网上购物、在线学习、社交娱乐等。那么,这些便利的背后,离不开的是什么?对,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将电脑接入网络。
二、探究网络分类和作用
1.首先,请大家打开教材第X页,我们来看一下网络是如何分类的。网络主要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局域网通常用于小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广域网则连接了不同地域的局域网,而互联网则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网络。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的局域网和互联网的例子。
三、学习电脑接入网络的方式
1.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将电脑接入网络。请看教材第X页,这里介绍了两种常见的接入方式: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
2.(演示有线接入)首先,我为大家演示一下如何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接入网络。请大家注意看我的操作步骤:(实际操作演示)
-将网线一端插入电脑的以太网接口;
-将另一端插入路由器或交换机;
-确保路由器或交换机已连接到互联网。
3.(演示无线接入)现在,我来演示如何设置无线网络连接。请大家注意以下步骤:(实际操作演示)
-打开电脑的无线网络设置;
-选择要连接的无线网络(SSID);
-输入密码,点击连接;
-等待连接成功。
4.(引导学生实践)现在请大家尝试使用教材中的步骤,将电脑接入网络。
四、网络连接故障排查
1.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网络连接故障。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排查和解决这些故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