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抗震验算5要点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按下列原则分配:1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刚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2 木楼盖、木屋盖等柔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3 普通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等半刚性楼、屋盖的建筑,可取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4 计入空间作用、楼盖变形、墙体弹塑性变形和扭转的影响时,可按本规范各有关规定对上述分配结果作适当调整。 三、结构抗震验算的基本方法 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两个部分: 一、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 目的:避免建筑物的非结构构件在小震下出现破坏,保证小 震不坏,中震可修。 适用范围:不超过12层且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填充墙框架结构及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方法:首先确定结构的薄弱层(部位)位置,然后验算薄弱层(部位)的弹塑性层间位移。 结构的薄弱层:是指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首先发生屈服并且产生较大弹塑性位移的部位。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y : ?y (i)= Vy (i) / Ve (i) Vy (i) ?? 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第i层抗剪承载能力; Ve (i) ?? 罕遇地震作用下第i层弹性地震剪力。 当 时,进行弹塑性位移计算。对于大于0.5的框架,只要弹性位移满足要求,可不进行弹塑性位移计算。 验算步骤: ① 楼层屈服强度 的确定 ② 薄弱层确定,一般在底层和 较小层。 ③ 薄弱层的层间弹塑性位移验算 ⑴楼层屈服强度的确定 a、 根据梁柱的实际配筋及材料的强度标准值,计算梁柱的实际极限抗弯承载力 梁: 柱: 楼层屈服强度(剪力)的确定示意 ①.计算梁柱极限抗弯能力 ②.计算柱截面有效受弯承载力 ③.计算柱的层间受剪承载力 b、 计算柱端截面有效受弯承载力(与屈服机制有关)。 根据破坏机制 当 时,为强梁弱柱型 柱先屈服,梁后屈服 当 时,为强柱弱梁型,梁首先屈服。柱端截面有效受弯承载力由节点的弯矩平衡得出,且不大于柱的极限弯矩。 当 , 且一柱端先达到屈服,此时,另一端的受弯承载力按刚度求得。 薄弱层的位置 当结构的刚度和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均匀时,结构薄弱层可取底层。 当刚度和屈服强度系数分布不均匀时,结构的薄弱层在屈服强度系数最小的那一层,及相邻层对较小的那层。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y沿房屋高度分布情况有两种: 分布均匀,分布不均匀。 判别:当满足下列条件时为分布均匀,否则为不均匀。 层间弹塑性位移的计算: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一、结构抗震计算原则 4.8 结构抗震验算 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遵循下列原则: 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如该构件带有翼缘,尚应包括翼缘的作用。 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考虑扭转影响。 4、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如跨度大于24m的屋架等)、长悬臂结构(如1.5m以上的悬挑阳台等),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二、抗震计算——地震剪力分配 不超过40m的规则结构:底部剪力法 一般的规则结构:两个主轴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结构:考虑扭转或双向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8、9度时的大跨、长悬臂结构和9度的高层建筑: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特别不规则、甲类和超过规定范围的高层建筑:一维或二维时程分析法的补充计算 采用二阶段设计法: 第一阶段: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及相应的弹性阶段的变形验算。 第二阶段:对一些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四、结构抗震验算内容 抗震规范规定,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6度时的建筑(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抗震措施要求。 (2) 6度时不规则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诸如高于40m的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