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单元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基本特点.doc

发布:2017-04-04约8.0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基本特点(二) 【考纲解读】 1.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考点梳理】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商业: 1、商朝: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 2、春秋战国:打破官府控制局面,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3、秦汉:商业发展受时间地点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5、宋元:(1)特点:空前繁荣 (2)宋: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交子;商税成为重要财源 (3)元代:大都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1)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发展较快,货币作用越来越大 (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晋商) (二)市的形成及城市的发展 1、宋以前,地域:特定位置,与坊分开;时间:严格时间限制,活动受官府直接监督 2、宋朝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四大名镇:朱仙镇、景德镇、汉口镇、佛山镇)。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城市的发展【城市功能:宋以前(政治、军事);宋以后(经济)】 (1)汉代: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是著名商业中心; (2)隋唐:除长安、洛阳外,“扬一益二”之说;(经济中心南移;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开凿) (3)两宋:北宋的开封、益州。 (4)元朝: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朝贡:政治大于经济) 1、西汉:对外贸易展开(陆上丝绸)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政府在那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几十个国家贸易,商税成南宋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5、明清:“海禁”、“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 (四)商业的特点:(1)交易场所(市场):形式多样 (2)交易范围 对内: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出现商业市镇) 对外:对外贸易:发达(丝绸之路) (3)交易载体(货币):种类丰富 (4)交易参与者:地位低下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内容:核心内容:重视农业生产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目的:(1)直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2)根本:巩固封建统治。 3、产生原因:①根本:自然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 ②农业地位: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关系到封建国家的兴亡。 4、古代中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 (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 汉武帝时: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加重征税等。以此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厚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歧视商人的规定;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5、评价:(1)实质: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手段维系和保持自然经济结构,维护封建生产关系,阻止、延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2)积极作用(前期和中期):经济:促进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社会:,有利于社会稳定。 (3)消极作用(明清时期):①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向手工业资本转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资本主义发展要素: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③限制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单一;④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⑤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三)“闭关锁国”政策 1、概况:(1)明初海禁:主要禁止民间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反而鼓励;对外贸易只能在官府主持下进行。 (2)清朝“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 原因:① 明初: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