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选自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以来城市化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城市化进程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中国近代史相关联,如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社会变迁等。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是对高中阶段已学习的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延伸,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教材中涉及的章节包括:近代城市化的起步、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现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与趋势等。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空间感知能力,通过对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城市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对城市化进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难点: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启示。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城市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城市化进程的变迁,强化重点内容的学习。
2.利用时间线索,将城市化进程分为几个阶段,逐一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问题,帮助学生把握历史脉络。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培养批判性思维。
4.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通过实证研究,深化对城市化进程中重点难点的理解。
5.设计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配备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城市发展的历史图片、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表、相关历史纪录片视频片段。
3.教室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室分为讨论区,每组配备白板和记号笔,便于学生讨论和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组不同时期城市的图片,询问学生:“你们能看出这些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吗?”以此激发学生对城市化进程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中国近代史内容,特别是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为城市化进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4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包括城市化进程的起始阶段、加速阶段和现代城市化的发展。
举例说明: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城市,如上海、北京等,说明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这些问题对现代城市化的启示。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绘制一张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时间线,标注出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城市变化。
教师指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分析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要求作业结合教材内容,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清晰地描述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脉络,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事件和重要变化。他们能够准确回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化进程的起始阶段、加速阶段和现代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不同阶段的特点。
2.理解分析:学生在互动探究环节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他们能够结合具体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批判性思维:学生在讨论中展现出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城市化进程,提出问题并展开深入讨论。他们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就和问题进行客观评价。
4.实践应用: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中,通过绘制时间线和撰写短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他们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将城市化进程中的知识点应用到具体分析中,提高了历史思维和写作能力。
5.空间感知:学生对城市化的空间分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