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设计.doc

发布:2017-08-12约3.8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篇一:微课介绍比例的意义教案_苏教版 “比例的意义”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第35页“比例的意义”。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 流程1:教学例3a 教师:同学们,老师外出旅游时拍了一张风景照,现在张卫欣同学把这张照片放大,这是放大前后的两张照片。 课件出示例题中的两幅图 教师: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一算比值,然后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流程2:教学例3b 教师:第一张照片长和宽的比是6.4:4,第二张照片长和宽的比是9.6:6,把这两个比化简后都是8:5,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6。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 6.4:4=9.6:6或 6.4?9.6 49 教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课件出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教师:再请同学们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和宽的比,看一看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教师:照片放大前后长的比是9.6:6.4,宽的比是6:4,它们也能组成比例:9.6:6=6:4,因为这两个比化简后都是3:2,它们的比值都是二分之三。 流程3“教学例3c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 教师小结: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的比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流程4:完成“练一练”a 教师:你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了吗?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想一想,下面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可以组成的比例写在练习本上。 流程5:完成“练一练”b 教师:第1组和第4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写成的比例 是这样的:10:12=25:30 1:1 = 1:1 81648你判断对了吗? 流程6:完成练习六第3题a 教师:接着我们看课本36页第3题。 教师:请大家先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在横线上填一填。 (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流程7:完成练习六第3题b 课件出示答案 教师:请看答案,你填对了吗? 教师: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因为它们的比值都是80,如果把它们化简都是80:1,所以它们能组成比例。 教师:那么两次行驶路程的比和两次行驶时间的比也能组成比例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把结论与你的同桌说一说。 教师:两次行驶路程的比和两次行驶时间的比也能组成比例,你判断对了吗? 流程8:完成练习六第4题a 教师:请大家看屏幕。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请大家先在练习本上完成第(1)题。 流程9:完成练习六第4题b 教师:三张长方形剪纸长和宽的比分别是15:10、18:12、24:16,它们的比值都是二分之三。 教师:你能选择其中的两个比组成一个比例吗?也请你写一写。 教师:任意选择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例如:15:10=18:12;15:10=24:16;18:12=24:16 流程10:完成练习六第5题a 教师:我们继续看屏幕。 课件出示第5题的上半题 教师:请大家先读一读题目要求,然后在课本42页的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 流程11:完成练习六第5题b 课件出示缩小后的长方形 教师:你是这样画的吗?请大家继续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下半部分的两个问题 教师:原来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8:4,缩小后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2:1,它们能组成这样的比例8:4=2:1 流程12:完成练习六第6题 教师:请大家打开课本42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第6题。 1:4组成比例吗?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5 11教师:1:20能与:4组成比例。我们可以先把:4化简得到1:20,然后与下面几组的比55 11进行比较;也可以求出:4的比值是。再把下面几个比的比值也算出来,最后进行比较。 520教师:你能找出下面哪个比能与 流程13: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比例。想一想什么是比例呢?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 流程14: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这就是今天的作业。请大家读一读题目要求。想一想,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教师:像第一张表中的4分钟行驶了240米,这个4分和240米就是相对应的两个量,再如第二张表中的5枝和3.5元也是相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