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ppt

发布:2017-04-06约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回顾)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能够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二、过程 一、概念: 三、特点: 四、研究的目的: 能量的源头: 能量的输入: 总量: 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变化: 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你呼一口气,呼出的二氧化碳分子有的可能进入你身边一棵小草的叶肉细胞,有的可能随着大气环流漂向异国他乡,有的可能又转变成有机物重新回到你的体内。事实上,碳和氧等元素就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 (2)范围: (4)特点: (3)循环: 2、物质循环的内容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1)具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周而复始进行循环。 (3)循环过程中物质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以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3、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 糖、脂肪、蛋白质、核酸都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碳元素。碳元素大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即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 二、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在生物群落之间碳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的。除此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循环的过程 大气CO2库 2、碳循环的过程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动物摄食 化石燃料 形成煤、 石油等 燃烧 大气中的CO2库 遗体和排出物 遗体 碳的固定量 = 碳的返回量 2、碳循环的过程 碳出入生物 群落的途径 3、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碳进入生物群落 碳排出生物群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燃烧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CO2 有机物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2)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活动: 巩固练习 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破坏碳循环的平衡 大气中CO2含量增加 温室效应 4、温室效应 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然后散射到大气,其中一部分被二氧化碳等气体吸收,从而减少了地表向宇宙空间的散失,若二氧化碳增多,散失的能量就越少,地球变暖和即形成温室效应。 为什么二氧化碳过多导致气温升高? 4、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 CO2过多 (2)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4、温室效应 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这些污染物一般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 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的积累就越多) (2)原因 (3)特点 5、生物富集 (1)概念 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特点 形式 范围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循环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无机物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 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