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pptx

发布:2025-03-15约6.13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讨论1.胡杨死亡后,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腐烂?荒漠中缺乏水分,分解者数量很少讨论2.有研究表明,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一般比草原的贫瘠,这是为什么?荒漠中生产者的种类与数量很少,能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就少;消费者与分解者也少,物质循环缓慢;土壤中可供分解者分解的动植物遗体等很少,且分解速度较慢,因此土壤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很少;胡杨还会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问题探讨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两种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呼一口气,许多二氧化碳分子就离开你的身体,进入大气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人体的细胞呼吸CO2

讨论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还有碳酸盐)讨论2.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构建碳循环的模型。)思考·讨论分析碳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群落中: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01碳循环讨论2.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溶解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生产者(2)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01碳循环讨论2.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呼吸作用摄食消费者(1)摄食等:将前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2)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01碳循环讨论2.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食腐、腐生:将现成有机物转化为自身有机物;分解者分解者(2)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01碳循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煤、石油其他途径水体中的HCO3-等岩石中的CaCO3等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过程01碳循环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消费者摄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者化石燃料呼吸作用燃烧分解作用(1)碳的循环形式:①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②生物群落内部:CO2含碳有机物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1.过程01碳循环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消费者摄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者化石燃料呼吸作用燃烧分解作用(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3)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③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01碳循环生产者生产者生产者(1)先看双箭头:双箭头代表生产者、大气中的CO2库。其他所有成分都指向的C为大气中的CO2库。(2)除了C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B为分解者。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分解者大气中的CO2库分解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大气中的CO2库分解者初消次消三消

与社会的联系——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2.危害:3.缓解措施:①减少CO2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极地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升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②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大面积的破坏①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主要原因)③提高秸秆还田率,提高土壤储碳量。②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在不断进行着从到,又从的循环过程。非生物环境C、H、O、N、P、S生物圈,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H、O、N、P、S等元素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①全球性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范围:物质:循环过程:特点:202(≠双向传递)②循环往复运动大气环流海洋洋流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在农业上的应用:稻田中养鸭02种养结合养鱼种植业养殖业有机肥饲料

(1)参与物质循环的对象是含有碳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3)沼渣等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4)在碳循环中生产者只起固定CO2的作用()(5)由于过度地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6)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习题巩固√√×√√

1.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