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ppt

发布:2018-06-07约2.83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项目 案例1 案例2 实验现象 A (土壤浸出液) A1 A2 B (蒸馏水) B1 B2 结论分析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土壤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不变蓝 产生砖红色沉淀 变蓝 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练习题: A 2、(2008年江苏)生态系统中CO2的 循环开始于:( ) A、CO2在生物体内的扩散作用 B、绿色植物固定CO2的光合作用 C、各种动物对有机物的同化作用 D、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细胞呼吸 B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燃料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4、(2006广东)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好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染色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线粒体和内质网 B B 5、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CO2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绿色植物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 6、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 C 7、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功能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 D 8、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庄主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曾用飞机反复大面积地喷洒有机磷杀虫剂,几年后显而易见的是( ) B ①彻底消灭了该地区的害虫 ②害虫的抗药性愈来愈强 ③消灭了该地区杂草 ④这个地区鸟类数量减少 ⑤未喷洒农药的邻近地区一带生物体内也含有农药的成分 A、①② B、②④⑤ C、③④ D、②③ * * * *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讨论: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可以循环的 一、物质循环 1、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 (3)循环的范围: (1)物质: (4)特点: 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O、N、P、S等) 全球性、循环性 (2)循环过程: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 反复循环 无机环境 C、H、O、N、P、S等元素 一、物质碳循环实例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的碳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碳的存在形式: 无机环境中:CO2和碳酸盐 生物体内:含碳有机物 2、循环形式 (1)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 (2)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CO2 含碳有机物 4、碳通过哪些生命活动返回到无机环境。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此外,化石燃料的燃烧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5、碳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反复循环 3、碳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分别进生产者? 碳以CO2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作用进入生产者 要点归纳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光合作用和化能作用 食物链(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及时反馈: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 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 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 现、循环利用 c 碳循环模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对点演练] 1.如图是自然界碳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