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CommunicationPrinciplesDesignPractice)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2周
实验学时:2周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属性:专业类
开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对先修的要求: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matlab/simulink
对后续的支撑: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设计)
一、课程简介/课程目标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业通信原理后续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并扩展通信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结合MATLAB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学习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建模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增强软件编程实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使学生在认真消化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息产生、变化和传输的过程和环节进行分析,能根据给定条件对通信系统进行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
课程目标2:能够根据通信系统的设计指标进行需求分析,设计通信系统的框图结构、过程、环节,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采用科学方法实现信息获取与传输的实验方案,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2.3能综合运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基本原理和方法,系统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分析课题、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和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2.问题分析
2
指标点3.3能够完成课题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等方面系统开发及产品的工艺流程设计,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
4.2能够根据课题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等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系统特征及其应用需求,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研究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2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序号
教学
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式
实践学时
课程目标
1
布置任务,分析研讨,收集、查阅文献资料
重点:根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阅读相关的中英文资料,了解国内外进展及发展趋势。
难点:明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要求、技术指标、熟悉设计任务及规程。
集中讲解、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过程中予以指导
2
1、2,3
2
确定通信原理设计方案
重点:从通信原理设计要求出发,确定设计方案。
难点: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论证,并确定最终的方案。
集中讲解、指导
5
1,2,3
3
系统软件设计
重点:对通信原理进行模块化划分,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各个模块设计。
难点:熟悉SIMULINK、层次化、模块化设计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
4
1,2,3
4
程序调试、总体调试与性能测试
重点: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验证,要求能够模拟实现课题的设计要求。
难点:系统集成、并进行仿真测试。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
6
2,3
5
按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重点:完成课程设计各项任务,按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撰写
1
2,3
6
课程设计答辩
重点:对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软、硬件设计及仿真调试和下载验证等环节进行答辩。
答辩小组
2
2,3
合计
2周
四、课程考核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课程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本课程考核总成绩由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30%)、成果考核(占总成绩的40%)、答辩考核(占总成绩的30%)三部分综合评定。课程总成绩(百分制)按以上各部分内容核算后(四舍五入取整),最终综合考核成绩换算为五级制,90-100分为优秀,80-89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及格,小于60为不及格。课程考核观测点及对课程目标支撑情况详见表3。
表3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考核环节
目标
分值
观测点
课程目标
1
2
3
过程
考核
30
(1)设计进度与质量。
(2)MATLAB/SIMULINK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
(3)自主学习能力。
√
√
√
10
10
10
成果
考核
40
(1)系统设计方案合理性。
(2)软硬件设计质量。
(3)功能实现。
√
√
√
15
10
15
答辩
考核
30
(1)报告书质量。
(2)答辩陈述。
(3)自主学习能力。
√
√
√
10
10
10
合计:100
35
30
35
(二)成绩评定办法及依据
表4考核方式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所占比重(%)
100x≥90
(优秀)
89x≥80
(良好)
79x≥70
(中等)
69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