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pptx

发布:2020-02-25约8.54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页/共44页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4.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当期所得税。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第3页/共44页第4节 资产的计税基础 准则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或者说是将来收回资产时可以抵税的金额。 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第4页/共44页例1. A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为10万元。分析:存货账面价值=100-10=90万元 存货计税基础=100万元例2. A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00万元,已提坏账准备为100万元。分析:应收账款账面价值=500-100=400万元 应收账款计税基础=500万元第5页/共44页例3.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0-200-80 =720万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1000-200-160=640万元第6页/共44页例4.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200万元,会计上按5年摊销,但税法规定按10年摊销。取得该项无形资产1年后。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00-40 =160万元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200-20=180万元第7页/共44页 第5节 负债的计税基础 准则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其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即支付负债时税前不允许抵扣的金额,用公式表示: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第8页/共44页例5. A公司2007年末预计负债账面余额为100万元(预计产品保修费用),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用在实际支付时抵扣。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100-100=0例6. A公司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计1000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800万元。 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1000万元 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1000-0=1000万元第9页/共44页例7. A公司于2008年12月20日自客户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2500万元,作为预收账款核算。按照适用税法规定,该款项应计入取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所得税。 预收账款账面价值=2500万元 预收账款计税基础=2500-2500=0例8. A公司2008年12月因违反当地有关环保法规的规定,接到环保部门的处罚通知,要求其支付罚款5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税前扣除。至2008年12月31日,该项罚款尚未支付。 其他应付款账面价值=500万元 其他应付款计税基础=500-0=500万元第10页/共44页第6节 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隐含着现在应纳税所得额减少)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隐含着现在应纳税所得额增加)第11页/共44页理解: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体确认: 资产 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时间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第12页/共44页例1. A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为10万元。分析:存货账面价值=100-10=90万元 存货计税基础=100万元因为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 例2. A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00万元,已提坏账准备为100万元。分析:应收账款账面价值=500-100=400万元 应收账款计税基础=500万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