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二册全册教案67.doc

发布:2017-11-24约2.15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二册全册教案 课题:聆听《春天》课时:1——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对“春天”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春天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培养能力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1听音乐问好,律动。   2新学期小结。   3复习上学期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   a、 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 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c、 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 聆听《小燕子》   A完整地聆听歌曲。   B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D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表演《春天》课时:1——2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布谷》   a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小雨沙沙》   a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再听范唱。   C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编创与活动课时:2——1    教学目标:通过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3、 复习《小雨沙沙》。   二、  1、 编创与活动:   (1) 这是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题《春天》安排的。   (2) 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3)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   (4) 在分组设计更多的象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避免声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课题:放牧课时;2——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使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牧童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二、本部分:1、 导入。结合“放牧”主题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已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2、 聆听《牧童》:    (1) 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 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谱(羊)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据在哪里?    (3) 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3、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1) 听前,猜一猜“牧童到哪里了”。   (2) 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 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