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答案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慢性毒性:指实验动物长期染毒外源化学物所引起的毒性效应。
蓄积作用:指外源化学物连续或反复多次地与机体接触,当其吸收速度超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速度时,在体内的总量就会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蓄积作用。
功能蓄积:指机体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一定时间后,虽不能测出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但机体有慢性中毒的症状出现。
脏器系数:指某个脏器的湿重与单位体重的比值,通常是每100g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表示为脏器质量(g)/体重(100g)。
食物利用率:指动物每食入100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g体重/100g饲料)。
二、选择题
1. 毒理学体外试验常选用 C
A.大鼠和小鼠
B.果蝇
C.游离器官、细胞和细胞器
D.鸟类
2. 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
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
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
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
3. 急性毒性是 C
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融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 24 小时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
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
D.一次是指瞬间给予动物快速出现中毒效应
4. 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 A
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家兔
C.大鼠和狗
D.狗和猴
5. 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D
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 价格低廉
D.以上都是
6. 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 C
A.1天
B.1周
C.2周
D.3周
7. 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为 C
A.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比值
B.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数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比值
C.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比值
D.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比值
8. 亚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 A
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D.为其它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数据
9. 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 A
A.血常规、肝、肾功能
B.病理学检查
C.灵敏指标的检查
D.特异指标的检查
10. 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 D
A.确定阈剂量
B.确定最大无作用计量
C.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
D.以上A和B正确
11. 慢性毒性试验设有高、中、低、最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哪个剂量组
为最大无作用剂量 D
A.高剂量组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1
B.中剂量组出现了轻微中毒的症状,与对照相比P0.05
C.低剂量组出现了个别动物极轻微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D.最低剂量无任何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12. 急性毒性研究的接触时间是 C
A.一次
B.一次或8小时内多次
C.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
D.一次或14天内多次
13. 关于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A
A.确定受试动物的最低致死剂量
B.确定未观察到毒效应的剂量水平
C.探讨亚慢性毒性的阈剂量
D.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
14.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 B
A. 确定长期接触造成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 测试和求出毒物的致死剂量
C. 为制定人类接触式的安全限量标准提供毒理学依据
D. 为受试物毒性机制研究和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15. 动物试验中的最基本的指标是 A
A. 体重
B. 体温
C. 生化指标
D. 死亡
16. 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A
A. 亚慢性毒性试验所提供的毒效应和靶器官为基础
B. 以急性毒性试验所提供的毒效应和靶器官为基础
C. 由研究者自己决定
D.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做也可以不做
17. 慢性毒性作用若参照LD50来进行剂量分组,则其中最高剂量组为 A
A. 1/5~1/2 LD50
B. 1/50~1/10 LD50
C. 1/10 LD50
D. 1/100 LD50
三、简答题
1. 简述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答案要点:(1)通过试验测定毒物的致死剂量以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以LD50为最主要的参数,并根据LD50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2)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毒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3)为后续的重复剂量、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以及其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