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上政府预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上) 政府预算 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政府预算的概念、历史发展关系及政府预算的种类、周期进行讲述。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得学生对政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当前政府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对预算外资金改革进行探讨。 教学重点:政府预算的基本内涵、原则,政府预算的周期 教学难点:我国政府预算的改革 基本概念:政府预算、单式预算、复式预算、零基预算、增量预算、部门预算、政府决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预算外资金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一、政府预算概念1、政府预算是国家及其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一个新范畴,是经立法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它反映着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的政府施政方针和所要达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政府预算的基本含义: 政府预算是政府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表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政府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形式上是一种收支计划表; 政治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手段上是政府调节国民经济的工具。 二、政府预算原则 三 政府预算类别 1、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组织形式,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汇集编入一个预算,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对照表 复式预算是在单式预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分别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经费预算 资本预算 又称建设预算或投资预算,它是综合反映建设资金的来源与运用的预算 其收入主要是债务收入, 其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方面。 复式预算 2、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基数法预算 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上一个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根据新财政年度的发展情况而递增的一种预算组织形式。 零基预算--因素法预算 不以原有预算及其实际执行情况为基础,而是一切以零为起点,对计划期所有的支出逐项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根本上考虑其必要性和应有规模的基础上,从头开始编制预算的一种组织形式。 3.政府预算的管理层次分类 中央预算 省预算 省本级预算 市总预算 市本级预算 县总预算 县本级预算 地方预算 乡预算 直辖市预算 自治区预算 4、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总预算:是由汇总的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汇编而成。 部门预算:是政府各部门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规定和标准表格,编制反映本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预算。 单位预算: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在预算年度内的收入和支出计划。 按预算时限分类 正式预算 临时预算 追加预算 第二节 政府预算制度 政府预算制度是根据法律法规对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进行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活动的总称 1、政府预算的编制。 编制主体:由国家主管财政的行政机关负责进行 编制程序:我国政府预算编制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汇编的程序。 2、政府预算的审批。 政府预算的审查机构是国家立法机构,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审批政府预算的立法机构是各级民代表大会。 3、政府预算的执行 ①组织政府预算收入 ②组织政府预算支出的拨付 ③组织政府预算执行中的新平衡 ④加强预算监督,维护预算执行秩序 预算调整。 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而发生的预算收支指标的增减变化。 4、政府决算 政府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的总结,它是预算年度内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最终结果,是政府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表现。 编制政府决算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决算的编制是从执行预算的基层单位开始,自下而上,逐级编制、审核和汇总而成的。 政府决算包括中央决算和地方总决算,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我国政府预算改革 一、部门预算改革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依托,以部门为基础单元,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综合预算。 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的政府预算制度。它由政府各部门编制,财政部门审核, 各级人大会审议通过。 1、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 实行部门预算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 第一,编制部门预算是《预算法》的要求。 第二,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第三,编制部门预算将使预算透明度提高,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