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较好详解.ppt

发布:2016-05-17约2.05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皇权与相权之争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 重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事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图一 秦朝的中 央集权体制 皇帝 东汉时期为解决中枢权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思 考 设尚书令,取代三公。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隋唐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中 书 尚 书 门 下 制令 审议 执行 关 系 (1)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 (2)分工和职责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3)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三省的设置有何作用?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中 书 门 下 枢 密 院 (三衙) 侍 卫 马 军 司 殿 前 司 侍 卫 步 军 司 皇帝 宋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财政 行政 军事 二府 三司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元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分割相权 在全国设行省立制度 设宣政院管理宗教和西藏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 1、 以上五个不同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 2、这五个中央集权体制中,哪一个体 制中的丞相(宰相)权力最大? 说明在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程中, 皇权逐渐取得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 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 元朝 皇帝 内阁 厂卫 五军都督府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全国 军队 明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它说明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于被废除了,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你能从这幅图示中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明太祖的这种规定,并说明理由? 史实连线 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但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大大加强了君主独裁专制。 学生活动 请将明朝内阁的设立过程表示出来。 明中期以后 明成祖 明太祖 特 点 职 权 名 称 时 期 设立殿阁大学士 设立 内阁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解读教材 明成祖 文渊阁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 的认可与否。 1、 清初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如何? 理解教材 2、 中枢机构权力分配示意图 清承明制,设立内阁 皇帝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五军都督府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军机处 3、请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做主,即“跪受笔录”;它也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而皇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讨论本课附件的“解析与探究”。 料一、二反映了汉唐时,皇帝出自维护统治 的需要而依靠丞相。材料三、四反映了中央集权 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大体解决后,为维护皇权的核 心地位,防止他人分权而摈弃丞相。皇帝前后对 丞相的不同看法在本质上无区别,都是为了维护 皇帝一姓的天下。但是,其态度的转变对中国社 会的发展影响深远。皇帝的权威成为维系社会统 一稳定的精神力量,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 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 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课堂探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从秦到清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总结回答 1、从秦到清中央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皇帝制度 中朝与外朝的形成 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