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专皇权不断加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 xxx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基本知识:了解唐三省六部、宋朝二府三司制和 元朝一省制等史实;掌握重要概念内阁和军机处。 能 力: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提炼相关历史信息能力。 2 .通过学生绘制重要朝代中枢机构简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2.采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时学生认识到专制皇权的加强,是明清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得以延续、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隋唐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 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难点:中枢权利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皇权的 不断加强 教学方式: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本课学习要点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二、丞相制度的废除 三、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谁建立起来的?这一制度的基本构成有哪些?它有何特点? 建立者:秦始皇 构 成:皇帝 中央机构(三公九卿) 地方机构(郡县制) 特 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家天 下的皇位继承制) 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 2、导入新课: 在中央集权制度体系中,一直存在着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关系朝政的稳定、国家的安危。秦朝以后,中枢权利体系不断调整变化,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丞相制度被废除。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清朝 明朝 元朝 北宋 隋唐 东汉 秦朝 职权 机构名称 朝代 3.师生互动:学生看书完成表格 军机处:撰拟谕旨。 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清朝 六部直接掌管国家政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后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 废丞相,设六部 设内阁,裁汰中书省 明朝 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 元朝 军政归枢密院;行政归中书门下;财权划归度支、盐铁、户部掌管。 二府三司制 北宋 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三省六部制 隋唐 取代三公权利 尚书台 东汉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三公 秦朝 职权 机构名称 朝代 皇帝 御史大夫 奉 常 丞相 太尉 卫 尉 郎 中 令 廷 尉 典 客 宗 政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由学生查找材料,独立绘制秦至明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简图,教师在此基础上展示正确的机构演变图。 秦朝 皇帝 中书省 吏 部 尚书省 门下省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唐朝 皇帝 财政 度 支 行政 军事 盐 铁 户 部 中 书 门 下 枢密院 三衙 殿 前 司 侍 卫 马 军 司 侍 卫 步 军 司 宋朝 皇帝 全国军队 殿阁大学士 五军都督府 厂 卫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明朝 教师活动:解析与探究 内阁:明清时期设于内廷、专主票拟的中央政务机构, 它的设置目的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与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内阁有本质区别。 军机处:清代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机构,始设于雍正。 军机大臣只是桂受笔录,是专制主义集权发展的 产物,是皇帝独裁得心应手的工具。 师生共同活动:解析与探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 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材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二: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为了防止专制的出现,应当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