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途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途径摘 要:近年来,县域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标志性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外部环境和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问题。所以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站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高度,站在统筹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县域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结构;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1 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是科学规划
一个县域要想长久发展,总要强调一个科学性、顺承性,县域发展是个比较长的过程,而这种发展的脉络很容易被更替的主政者打破,导致无法顺承,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什么能够体现科学性、顺承性呢?那就是规划,城市建设是对区域整体规划的执行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区域规划的科学性、先进性能够宏观指导区域发展。规划要通盘考虑,高瞻远瞩,前提是实事求是,了解县域的优劣势,制定长远规划,引领执行和建设实践。
2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当前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竞争力。
2.1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进城镇化。
2.2 用新的思路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如交通运输、金融、商贸、信息、会展、社区服务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突破口,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尽快使服务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
2.3 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
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注重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方向发展,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力量。
3 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性也越来越明显,从总体上看,县域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的状况和严重依赖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严重依赖引进技术,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催生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的支撑,着力提高原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3.1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幸福县域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建设幸福县域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期待。同时,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幸福。建设幸福县域目标是县域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要求是“县域发展保障提升县域幸福、县域幸福检验助推县域发展”,关键是建立县域发展和县域幸福良性互动机制,把县域建设成富裕、绿色、幸福家园。一是壮大县域经济,满足人民物质要求。二是加快社会建设,关注民生建设,加快社会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公平。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幸福教育,崇尚劳动幸福观、集体幸福观、爱国幸福观,将广大居民的幸福感和幸福期望与县域发展结合起来,让大家享受到发展成果和感受到发展进程的幸福。四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政府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政府服务要下移,亲近公众;多听民意,民主评议,接受监督。
3.2 坚持城镇带动,统筹城乡发展
要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加速城镇化进程。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镇建设,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发展目标,在主导产业培植上、城镇规模上、辐射带动能力上有新突破。一是要突出重点,大干实干,坚决打赢镇域经济发展的攻坚战。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引导各乡镇进一步增强“工业强镇”的观念,抓载体、发展园区经济,抓项目、快速膨胀规模,抓推进、加快现有项目建设进度,抓集群、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