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ppt
指导病人调理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以利于排便。保持大便通畅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切口出血1术后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若发现病人切口出现大量渗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护理措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排便失禁2观察病人排便能否自我控制,排便的次数、量及性状。术后3天开始指导病人做提肛运动,若发现病人无法随意控制排便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直肠肛周脓肿3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多见于青壮年。病因绝大部分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由肛腺感染引起,也可继发于肛周皮肤感染、损伤、肛裂或内痔、药物注射等。肛腺开口于肛窦,因肛窦开口向上,便秘、腹泻时易引发肛窦炎,感染延及肛腺引起括约肌间感染。直肠肛管周围间隙为疏松脂肪结缔组织,感染极易蔓延、扩散,导致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形成。感染向上可形成骨盆直肠窝脓肿;向下导致肛周皮下脓肿,是最常见的脓肿;向外则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病理病理直肠肛管周围间隙为疏松脂肪结缔组织,感染极易蔓延、扩散,导致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形成。感染向上可形成骨盆直肠窝脓肿;向下导致肛周皮下脓肿,是最常见的脓肿;向外则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后易形成肛瘘。病理脓肿形成是直肠肛管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肛瘘则是慢性期表现。护理评估了解病人有无肛周软组织感染、损伤、内痔、肛裂、痔疮药物注射治疗等病史。护理评估护理评估肛门周围皮下脓肿1最常见,以局部症状为主。检查时可见病变处红肿,有压痛和硬结,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护理评估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2发病时出现局部持续性胀痛,逐渐加重转变为持续性跳痛,排便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可有里急后重感和排尿困难,病人坐立不安,并出现头痛、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寒战等全身表现。感染初期无明显局部体征,以后出现患处红肿,双臀不对称。直肠指检患侧有深压痛及波动感。脓肿可向下穿入肛管周围间隙,再穿出皮肤,形成肛瘘。护理评估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由于脓肿位置深而高,病人全身感染症状重而局部症状不明显。早期即出现发热、寒战、疲乏无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仅有直肠坠胀感、便意不尽,常伴有排尿困难。直肠指诊可触及隆起的肿块,有深压痛和波动感。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小结护理评估心理—社会状况肛周疼痛使病人产生焦虑心理。护理评估处理原则早期应予应用抗生素、温水坐浴、局部理疗、口服缓泻剂等治疗。重症病人给以降温、全身支持和防治休克处理。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治疗延误或手术后引流不畅,常易致肛瘘。护理诊断便秘与疼痛惧怕排便有关。体温过高与脓肿继发全身感染有关。急性疼痛与肛周感染及手术有关。护理措施护理措施饮食1多食蔬菜、水果、蜂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体位2指导病人采取舒适卧位,避免局部受压加重疼痛。控制感染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护理措施充分引流4定时冲洗脓腔,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及性状。降温5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肛瘘4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多见于青壮年。病因肛瘘通常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疾病的并发症,可由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形成,少数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由损伤引起。典型的肛瘘由内口、瘘管、外口3部分组成。病理内口常位于齿状线上的肛窦处,多为一个;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为一个或多个。外口生长较快,脓肿常假性愈合,导致脓肿反复破溃或切开,形成多瘘管和外口。病理分类瘘管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者按瘘管所在的位置低位肛瘘高位肛瘘瘘管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者只存在单一瘘管按瘘管与瘘口数目单纯性肛瘘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病情观察2术后护理护理措施应注意敷料染血情况,以及血压、脉搏、呼吸变化,警惕内出血。控制排便3手术后3日内通过饮食管理等尽量减少排便,以保证手术切口良好愈合。术后护理护理措施病人有便意时尽快排便,保持排便通畅。术后7~10日内禁忌灌肠。疼痛护理4肛肠术后大部分病人感觉创面疼痛较剧,应正确判断疼痛的原因,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术后护理护理措施并发症观察护理5术后护理护理措施01尿潴留02创面出血03切口感染04肛门狭窄护理措施手术后24小时内病人因手术和麻醉